武当道茶网5月12日讯:位于鄂西北巴山峡水的竹溪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古为蜀东庸巴荆楚秦岭,是我国茶树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为我国最早的“武王贡茶”,今有享誉国内外的“龙王垭茶,香飘华夏”、"长江三峡水,巴峡梅子茶"之美称,尤其是被评为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驰名公益品牌中的龙峰茶、梅子贡茶等系列茶叶知名品牌,促使竹溪县成为全国茶叶之乡。就在茶乡有不少的茶场在开拓发展,竹溪县水坪镇前进村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创新转型寻出路,振兴乡村,堪称抢抓春茶,开拓夏秋茶全面综合利用的典型。 入企业看发展 产业集聚显效能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茶产业振兴的前提,是守住绿水青山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对此,本土新生代茶人早已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点灵茶业)的前身是前进茶场,同各乡镇大大小小的茶厂、合作社一样,主要从事茶叶加工销售,销路也算是顺风顺水,小有收入。但比起县内那些知名品牌的茶叶公司、集团,它便是“小巫见大巫了”。2017年9月,引进宜昌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以大茶生产为主的四点灵茶业在水坪镇前进村成立,通过引进设备60多套,建成一条大宗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3200平方米,安装2条清洁化、自动化绿茶生产线和50余台制茶设备等,装机可日产干茶万斤。 四点灵茶业摒弃以往“一季管全年”的茶叶产业理念,公司依托规模化流水线生产优势,瞄准大宗批发市场,立足大叶茶生产,兼顾精品茶叶产销,迅速打开了市场。该公司生产线全年可运转,通过加工大叶茶,有效延长了茶叶的采摘时间,春茶可采摘至9月中旬,有效带动茶农工作时间。每年春茶采摘过后,便开始采摘大叶茶,不仅前进村每天有百余人上山采茶,还带动了蒋家堰、中峰、县河等其他乡镇甚至竹山、平利等地的茶农采摘大叶茶,有效填补了茶叶采摘“真空期”,带动了劳动就业。如今的四点灵茶业,除了经营传统的龙峰、箭茶,还成功开发制作了香茶、毛峰、珠茶、直条毛尖等新产品,丰富了竹溪茶叶的产品结构,有效拓宽了产品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截至目前四点灵茶场已加工销售干茶11万余斤,销售收入近5000万余元。 进茶园看产业 乡村振兴助发展 春天的茶园是从清晨五点多开始苏醒的,六点不到,四点灵茶园里已是人头攒动,上百余名采茶工散落在茶园里,正在紧张有序地采茶。一簇簇郁郁葱葱的茶树整齐地排布在顺延而上的山坡上,弥漫着新茶的清香,连空气好像都是香甜的。 “早上6点出门,晚上6点收工,一家老小上山采茶,快时可以采40多斤鲜叶,慢一点也能采30斤左右,一天家庭随随便便收入400多元”汤大姐麻利地将娇嫩的新芽摘进竹篮,说到。 “进入5月份,防暑降温茶需求旺盛,先后接到几百吨大茶订单。为按时供应优质绿茶,公司采取‘全覆盖收购鲜叶,昼夜加工不停歇’的办法,合理安排采摘、加工人员,全力抓好制茶生产。”四点灵茶叶负责人张兆武介绍,公司一直以稳定价格收购茶农茶叶,按照“订单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让各合作社、茶农不愁卖茶,卖上好价钱。不仅如此,公司还与竹溪县其他15个乡镇、竹山县、房县、平利县等签订收购协议,如果按照当前的行情,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 近年来,四点灵茶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的发展模式,把茶农们有效粘合起来,辐射带动中小型茶场26个、农户3000余户,改变了当地积贫积弱的面貌,铺筑起农民稳收增收,快速致富的“高速路”,实现产业兴、农民富,昔日贫困山如今成了香风弥漫的茶海。 同谋划共联谊 党建引领促振兴 镇党委按照“党建引领、村社联建”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协作中的沟通协调作用,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产业,致力乡村振兴,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新修茶园作业路10余公里,还专门兴建5处茶农驿站,以方便茶农休息和茶叶收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党支部就是一个“编外教学班”,支部的党员就是授课老师,前进村党支部把更好地服务群众作为支部的头等大事,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优先安排贫困户到茶叶公司就业,帮助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支部党员定期进村入户,就茶叶鲜叶收购、茶叶鲜叶加工、茶园管理和茶苗新栽补种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周边群众所想、所盼,及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他们无偿教农户学习制茶技术,让农户们掌握了一门养家的技艺。在党员活动日,支部党员们会到农户家中开展茶苗培育及管理培训;在采茶时节,支部党员带领四点灵茶叶公司就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高价收购农户的茶叶鲜叶,确保了农户的茶叶不愁卖、卖好价。 支部书记周小平表示,在今后,村党支部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力争让茶叶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让茶树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推动乡村振兴更进一步。(黄胜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