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茶网10月27日讯:据诗经文化网10月27日讯(陈如军、南山):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鄂西北十堰地方文化学者袁正洪倾情挖整研究家乡房县有四大名片享誉国内外,即“诗祖故里·诗经之乡、黄酒之乡、耳菇之乡(黑木耳、花菇)、生态旅游·魅力房县”。神农架林区、巫溪、兴山、竹山、天水、从江太白山区等多地以往曾有野人之迷传说,房县也曾有野人传说,并非是房县特别名片,尤其不能自圆其说作为永远之迷的“名片”。 第一张名片:“诗祖故里·诗经之乡”。袁正洪从1980年开始挖整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根据尹吉甫在房县的宗庙、碑、宅、墓、祠等文物遗迹及尹吉甫北伐猃狁、南征荆蛮、施粥救民等众多传说故事,并先后到山西平遥、河北南皮、四川泸州考查,查阅古籍,研究认为尹吉甫房陵人,是无可争辩的事实,4次在国际诗经学术会上发言得到了许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西周太师尹吉甫,古房陵人(今房县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武术家、教育家、书法家、社会历史学家,最早的市场管理高官、最早的财政税务高官(尹吉甫使用的国宝西周青铜器兮甲盘上铭文可证)。“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尹吉甫辅佐周宣王46年,助宣王中兴。他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诗经》中的《烝民》、《崧高》、《江汉》、《韩奕》、《都人士》、《六月》,乃尹吉甫之作。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夏传才教授2019年12月1日在给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的信中说:“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料可考可信。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乃系误传。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夏传才教授在为袁正洪编著的《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书撰写的《序》中说:“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尹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从尹吉甫诗作的文采、其名篇思想艺术对后人的影响,他对《诗》编纂成书过程中的贡献等多方面,尹吉甫可称为中华诗祖。”夏传才给房县题词“尹吉甫故里”、“诗经之乡”。 尹吉甫是湖北历史文化第一名人。在省市县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袁正洪撰写非遗申报书,《尹吉甫传说》于2007年6月被批准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4年11月11日,《尹吉甫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袁正洪于2003年11月,袁正洪在采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郧阳地区分卷》主编、副研究馆员徐树棠时,徐树棠老师介绍在房县搜集到诗经相关民歌。袁正洪采访多名民间歌师和查阅史料考证《诗经》开篇《关雎》和结尾《殷武》篇均在房县。尤其是查阅中国著名专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982年10月第一版)第一册第17-18页载: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标记:房县南部大山为“雎山”,是雎水的源头,在‘雎山’以东紧连‘荆山’,两山之间是‘雎水’。袁正洪实地考察和查阅古《房县志》等史料,房县南部的‘雎山’,就是房县和神农架的南山(神农架林区1970年从房县划出)。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听袁正洪汇报后高兴地说:“《诗经》开篇《关雎》和结尾《殷武》篇均在房县,为房县感到无比的自豪!” 第二张名片:房县是“黄酒之乡”。溯源房县黄酒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2012年以来袁正洪、胡继南等同志专题深入挖整研究撰写了《漫话房县黄酒历史渊源酿造技术和养生功效》二万四千余字的文章。该文章说房县黄酒的历史有多种说法: 一是古代黄帝黄酒之说。房县黄酒,是用优质糯米和小曲酿制而成。刚开始投的黄酒呈乳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成淡黄色。相传黄帝的后裔迁徙生活在房县,饮用黄帝传承的酒,所以叫黄酒。据《黄帝与酒》一文记载:黄帝在打仗胜利后,亲自舀酒犒劳将士,作为佳品赏赐给他们,激励他们更加勇敢地作战,从此在民间叫黄酒。二是 封疆御酒之说。房县是西周太师尹吉甫的故里,尹吉甫是北伐猃狁的大将,也是辅佐宣王中兴的重臣。尹吉甫古彭国房陵人,相传尹吉甫从古彭国房陵带着房陵黄酒到西周镐京,将黄酒敬献给周宣王,周宣王饮用房陵黄酒,大赞味美,遂封为 “天子御酒”。这里要说的是有的荒唐者把房县粮食酿的黄酒误说成用白茅酿酒。尹吉甫生于周厉王二十七年,卒于周幽王七年(前852—前775年),是古彭国人,房县西周为彭国,周初也曾为罗国,后为庸国,公元前611年楚国灭庸国,相继灭麇国之后,房县为楚国之地。有些缺乏考究历史者,人云亦云,抄来引去,说房陵在西周时为楚国,更有甚者云:“公元前828年,西周太师尹吉甫带着家乡楚国(房县)白茅酒向周宣王进贡才提拔为太师……” 此说十分荒唐。当时房县属彭国。尹吉甫卒于公元前775年,尹吉甫死后过了一百六十多年,房陵才是楚国所辖地域,怎能说楚王派已死一百多年的尹吉甫去给已死一百多年的周宣王敬贡白茅酒呢?实在是太荒唐。再则,白茅: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白茅在古代是洁白、柔顺的象征,祭祀时常用来垫托或包裹祭品。《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有“野有死麕(jūn),白茅包之”。.所以不能说酿“白茅酒”。三是房县黄酒成为宫廷皇酒之说。房陵是物华天宝的宜居之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流放是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尤其是特放房陵者多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 按古时法律规定,房县是超出法律之外不足法定流放距里的特放地,所以对特放者在房陵的生活环境选择上有别于其他流放地。宫廷帝王皇亲及将相因故特放到房陵,要受到别离宫廷的艰苦磨练,但生活上应有所保障。由此选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房县。历史上共有 52 位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特放房县,被称为宫廷陪都后花园。相传,这些帝王将相皇亲国戚被特放房县后,饮用房县世代相传的黄酒,以酒健身养颜,以酒解闷消愁等等,产生浓郁的酒文化,代代传承,成为驰名的黄酒之乡,也被送到了宫廷,受到好评。但《十堰移民史》一书及有关籍文章载: “韦后随李显同赴贬地,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六百多名工匠……”系摘抄房县有关商业炒作新假编的所谓庐陵王“民间”故事,编者告诉笔者那是胡编的,千万不能当历史误传。 房县是《诗经》之乡,《诗经》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酒文化。2017年秋至2018年夏,袁正洪逐字逐句研究《诗经》中的酒文化,与陆龙权撰写了《诗乡酒乡房县深藏千古诗经中酒文化民俗风情》的1﹒2万字的论文,《诗经》风雅颂305篇中有38篇71个酒字,房县酒文化中深藏着《诗经》酒文化中的浓郁民俗风情,劳动、生活、健身、养生、婚、丧、嫁、娶、节庆等等,诗乡诗韵,酒香雅兴,无不彰显着诗经之乡、黄酒之乡,宁人陶醉的美好风情。 《漫话房县黄酒历史渊源酿造技术和养生功效》和《诗乡酒乡房县深藏千古诗经中酒文化民俗风情》之文,对房县黄酒独特的制作工艺、酒俗风情、丰富的营养价值,活血养颜,除风去湿,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功能等进行了比较详实的介绍,其浓郁的房县饮酒文化,令人无不陶醉和青睐。 第三张名片:“黑木耳·花菇之乡”。鄂西北千里房县,峰峦叠嶂,树林茂密,雨水充沛,是驰名中外的“房耳”之乡。房县黑木耳以其形似燕,状如飞,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商品贸易时亦名“燕耳”。1952年,“房县黑木耳”被国务院授予“房县黑木耳风行全国”锦旗。1957年,房县黑木耳被国家供销合作总社授予"黑木耳畅销五大洲"锦旗。 在1965年举行的全国黑木耳评比中,房县燕耳以干耳1市斤泡发26市斤而独占鳌头。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重点县。 袁正洪1970年开始,先后在房县商业局、县供销社、县政府财办、县委办公室工作,经常下基层供销社、分销店和乡村,调研总结黑木耳、香菇等多种经营生产典型经验。1980年担任《郧阳报》记者,后调郧阳地委办、十堰市委政研室工作,撰写《漫话房县黑木耳》等多篇文稿,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食用菌》杂志等刊登宣传,故对家乡房县黑木耳、花菇等林特生产情有独钟,与胡继南、郭士诚、卢波,撰写了《黑木耳三字经》、《黑木耳保健歌》、《黑木耳药用歌》、《黑木耳栽培歌》、《银耳四字经》、《香菇五字经》、《香菇保健功能歌》、《香菇栽培歌》、《天麻七字经》等,被选编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成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堰·房县)图书》·《国风文化房陵典藏丛书》。 在房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2009年,“房县黑木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房县是全省和全国重要黑木耳生产基地。2017年、2018年,房县以香菇和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在十堰市以房县为主种植耳菇的农民达10万多户,其中种植黑木耳的农民近5万人,农民人均从黑木耳生产中增收8000元。房县黑木耳已成为当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不可或缺的骨干产业。房县小花菇。2014年4月18日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接着在央视一套、二套、四套、七套、新闻频道等10余个频道高频次免费播出。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也予以播出,享誉国内外。 第四张名片:“生态旅游·魅力房县”。2003年11月16日至17日,湖北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座谈会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这是1998年以来,湖北省政研系统规格最高、成效显著的一次盛会。袁正洪作为十堰市政研室代表,带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各地市州发言后,袁正洪用13分钟汇报了一个日后在湖北产生重大战略意义的“建议”,即:“湖北在大力推进东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应着力构建湖北西部生态经济圈,通过整合十堰、宜昌、恩施、神农架及襄樊西部的保康、南漳等地的生态经济资源,打造中国中西结合部秦巴山区绿色屏障、两江(长江、汉江)两库(三峡水库、丹江水库)清水长廊,把湖北西部建成中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进而推动全省生态建设,打造千湖之省碧水蓝天,再造湖北秀美山川。”回到十堰,袁正洪加班加点,熬夜撰写了《关于实施生态省战略,着力建设湖北西部生态经济圈的建议》。2003年12月8日,省委政研室刊发了《参阅件》。2004年春,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环保局、中科院武汉分院、湖北大学等专家,专门召开了湖北生态建设专题座谈会,2008年11月深化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此做为重大战略决策: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房县以《诗经》尹吉甫文化成为走向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2年1月28日袁正洪撰写了3000字的《房陵赋》; 2017年7月26日,袁正洪撰写了《诗祖故里诗经之乡·旅游扶贫文化强县——关于创新思路加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房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调研报告》4.66万字,比较详实地谋划了“生态旅游·魅力房县”的发展建言;多年来撰写出版了28万字的《房陵文化研究文论集》。 “生态旅游·魅力房县”名片的亮点:房陵历史,源远流长,原始部落,人类发祥。兔子凹遗址,五十万年前;羊鼻岭遗址,新石器时代;中坝樟脑洞,旧石器岩穴;七里河考古,先民原始聚落;颛顼祝融裔迁栖,神农炎帝制陶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皆有遗存;“屈家岭文化”、 “三房湾文化”, 均负盛名;远古文字陶片,春秋战国战车;珍稀揺銭树,十九编钟;青铜宝剑,飞天铜镜;国之瑰宝,灿若星辰 ; 生态房陵,物产丰富。《齐民要术》称颂:“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殖。”杜甫诗赞:“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千山万谷,天然药库,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世界茶叶,源于中国,茶树原产,此乃房陵。 锦绣房陵,旅游明珠,风景名胜,星罗棋布。上山拜祖,奇洞探幽,进谷观景,下河荡舟。 县城东乡,尹吉甫镇,吉甫宗庙,石窟艺术,媲美龙门;天井地縫(16),古寨古庙;珠藏洞奇,尹公谷幽。青峰山麓,地质奇观,大断裂带,四光命名;地质河床,亿年冰究,石浪磅礴,世界罕见;龙潭峰奇,坛山神秘,二龙戏珠,天然太极。 三里坪电站,拱形高坝,亚洲第一,南河平湖。五台林场,森林公园,林海茫茫,天然氧吧。 城东温泉,源自地轴,三千米深,喷泉涌流,春秋开发,唐朝修寺。《温泉赋》载:泉香而火洌,沐德而澡身;炼天石胜迹,斯万象回春。”天然矿泉,饮医两用,温泉渡假,沐浴健身。 城西名胜,景点之多。军店房山,显圣古殿。化龙西岭,西武当山。门古望佛,小武当山。九焰山寨,巍峨苍茫,阴峪河谷,五彩奇石,和氏璧出,千古流传;十里长峡,鬼斧神工;地下暗河,不可穷源。中坝褚河,古杉千年,峽谷幽深,林峰际天。上龛湖溪,猕猴遍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安。 城南耸翠,山高林密。野人谷镇,挂榜岩,黑龙洞,一线天,野人谷,野人洞,野人之迷 ;雎山雎水,千坪古茶,荆玉天坑 ;红塔南潭,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生态秀美,农家乐园,别有风味。 城北风光,古老魅力。土城通省,赛武当,褔泉山,高耸万仭。大木古镇,千佛洞,羊子山,幽幻神奇。姚坪库区,沧浪云水,濯缨濯景,桔甜鱼肥。板桥桐花万野,白鹤稻香贡米。 房陵古城,银线穿珠;北门寻迹,古城墙壁;龙冈凤岭,观音古洞,千年道观,香烟僚绕,游客如织;潵海雎水,关关雎鸠;上古彭国,西来彭水;粉河绕城,萧后洗浴;筑水东流,横桥锁溪;四河绕城,藏风聚气;沿河乐园,柳堤万米,浮光映日,静影沉璧;碧水浩淼,鸳鸯喜戏;桃花麦穗,锦鳞游泳;最是傍晚,华灯初上,游人云集,民歌与诗经交唱,星月与霓虹争辉,水色天光,浑然一体,荡舟心许,疑入月宫瑶池矣。西关老街,中华典故,名臣袁安,清正廉洁,卧雪堂赞; 九龄黄香,扇枕温席,汉黄孝子,嗣墓遗迹,千古传颂。 房陵旅游,饮食一绝,宫廷宴席,百味珍馐;黄酒甘醇,养颜健身,酒规醉人,别有风情;地方名吃,山珍佳肴,人生有幸,品尝难忘。 红色旅游,享有盛名。一九三一年,工农红军,开劈建立,苏维埃政权,遍布房县,十四区乡;贺龙千里房县红旗飘,转战洪湖赤卫队;我失骄杨君失柳,特委书记柳直荀;五四突围,志士仁人,赴汤蹈火;凤凰山烈士塔,巍峨壮观;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光照人间,彪炳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