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民俗文化网 首 页 民俗新闻 民风民俗 民间文化 民俗研究 民俗旅游 民俗收藏 民俗书林 民歌之乡 民俗摄影 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武当文化 房陵文化 我要投稿
诗经尹吉甫文化网 首 页 诗经文化 尹吉甫研究 二南研究 风雅颂研究 民俗与诗经 文学与诗经 名人与诗经 社科与诗经 美学与诗经 诗经注释 摄影图片 诗学园地
域 名 注 册 空 间 租 赁
企业邮箱域名 自 助 管 理
代理服务联系 网 站 建 设
  首   页 | 信息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生态文化旅游 | 诗祖尹吉甫 |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 | 乡镇新闻集锦 | 图片 | 绿松宝石 | 十堰文化 | 民俗新闻 | 民间收藏 | 名人书画 | 武当武术
  媒体看十堰 | 房陵文化 | 汉水文化 | 饮食文化 | 武当道茶 | 人物风采 | 武当新闻 | 十堰楚长城 | 诗经新闻 | 摄影 | 诗经论坛 | 文学园地 | 诗经文化 | 民俗与诗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置导航:首页 >> 武当道茶网 >> 茶与民俗 >> 正文
关于八仙的传说
信息来源:中国道茶网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5日22:20 文章编辑:耕夫
八仙的故事流传很早,说法不一,但人们所最为熟知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位神仙,就是道教称的八位神仙,他们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一、李铁拐

      李铁拐又称铁拐李,“铁拐先生”。是道教的八仙之一,也是八仙中资历最老的神仙,关于他的传说记载很多。

      早在神农时代,李铁拐名古担神氏,与赤松子同时,神农时的雨师。《历代神仙通鉴》卷一说:“长淮有任神氏,亦善修炼之学。出驾六蜚羊,头弯一角,肋排六翅,其行若电,巡行天下,人民从其化。治世三百岁,亦隐而不现。”这位“其行若电”’的古担神氏,赤松子曾对仙人宛丘说,其“善导出无神之术,更姓名曰李凝阳。惜未得真道。”这个李凝阳,就是从老子修行而得道的仙人铁拐李。

  李铁拐随时而化,《续文献通考》载:“李铁拐,或云随时陕人,名洪水,小字拐地,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人皆*之。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

   《集说诠真》引《通考全书》载:李铁拐又化名李孔目,有足疾,西王母点化他开仙,授以铁拐,前往京师度汉大将军钟离权。加封紫府少明君。

     《历代神仙通鉴》卷五、《列仙全传》卷一等书都有大致相同的下述记载:他本来长得十分魁梧,是一位相貌堂堂的伟丈夫,他在杨山洞中修行时,欲拜老子和宛丘仙人为师,前去修行,临行时对徒弟道:我欲从游华山,倘游魂六日不返,你就把我尸壳焚化。”据说他的魂藏于肝,魄藏于肺,元神出游时魂一起去,只把魄留下守着尸壳。此即所谓,“元神出壳”。于是他的元神赴华山从老子游,徒弟日夜看守师父的躯壳。不料到了第六日,弟子家里来人报信老娘病危,徒弟坐卧不安,又坚守到第二天中午,见师父元魂还未归,无奈烧了师父尸壳,回家尽孝道去了。不久他的元神赶回洞府,失其尸壳真是丧魂落魄,好似孤鬼游魂。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饿浮,灵机一动,心想;“即此可矣!”马上从其自门而入,站起以后,才觉得不大对劲儿,他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子所赠仙丹,葫芦忽然起道金光,光中映出一人:“黑脸蓬头,卷须巨眼,破右一足,形极丑恶”,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道:“青脊茅檐,毁窗折柱,此室陋甚,何堪寄寓!”回头一看,正是师父老子。他一看改头换面得来的尊容实在不象样子有些木高兴,忙要把元魂跳出,老子急止之曰:“道行不在于外貌,你这副模样蛮好。我有金箍来束你乱发,铁拐拄汝肢足。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相真仙!于是依言结束,以手们两眼如环,遂自号“李孔目”。这就是世称为铁拐李先生的来历。

  明时期,民间又传说李铁拐为吕洞宾弟子,岳百川著有《吕洞宾度铁拐李岳》,说铁拐姓李名岳。另外还有《铁拐李度金童玉女》等。铁拐李的形象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下降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

      二、钟离权

      钟离权系道教八仙之~,亦称“汉钟离”,据说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后改名觉,字寂道,道号正阳子,又号云房先生,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又为“北五祖”之一。

     《历代神仙通鉴》卷九、《列仙全传》卷三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汉钟离即汉代钟离子,姓钟离名权。京兆咸阳(今属陕西)人。钟离权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王阳子,又号公房先生。其父钟离章是东汉大将,以征北胡有功,封燕台侯。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关于他的出身有这样的记载,大白天就有一巨人,大踏步进入其母内室,自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生于此”,顿时“见异光数丈如烈火”,一位大仙出世了!这位大仙一降生,就象三岁小儿一般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远臂长”,更怪的是,此儿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第七天突然说了一句,语惊四座;“身游紫府,名书玉京”。“紫府”与“玉京”是玉帝的宫城,他是在玉皇大帝的仙班中挂了号的。因其“自幼知识轻重,”于是父亲给人起名“权”,希望他能好好衡量世事,选择去向。他长大后任朝廷谏议大夫,奉诏出征吐着,结果战败,遁入森林之中,得遇东华先生王去甫,经过指点,顿悟真道,受传长生真快,金丹火候与青龙剑法。不久又遇华阳真人教以太乙刀圭,火符内丹,得以通晓“玄玄之道”。后他又往峻附山访道,谒见太上老君,得其真位,玉帝封其为“太极左宫仙人”。

  此后,钟离权或隐或现,随时而化,历魏到晋,又做了边关大将。改名为“金重见”,“金”、“重”,“钟”也,意为我钟离权又重来,然作战又被打得大败,这回算是死了心,跑到终南山隐居去了,从此决不再当什么将军,直到唐朝,他才又出来,度化吕洞宾。

  以后又在《宋史•陈传传》中化为坐吉道人“钟离子”,《王老志传》中的钟离先生,以丹遭受老志。一直到元明时期,他的神仙之术更广为人知了。

      钟离权的形象常是坦胸露腹,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面,头上扎着两个丫髻,神态自若,一副天塌下来也不在乎的模样。《全唐诗》中收有题名为钟离权的三首绝句,据说题干长安酒肆,其中第一首传颂较广:“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三、吕洞宾

      吕洞宾是八仙之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号“妙通真人”,全称“纯阳演政警化单佑帝君”,后世称吕纯阳,道教尊称他为“吕祖”,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

  他的出生很神异:《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说,其母王夫人于贞观丙午四月十四日已时,“天乐浮空,一白鸿似鹤,自天人怀而生”。关于他的姓名和籍贯就有多种说法。有说他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蒲州永乐县人,有说他名吕岩,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有说吕岩字洞宾,一字希云,九江人。其实是吕洞宾所化。《吕他自叙传》:“吕仙本唐宗室,避武后之祸,挟妻而遁,因易昌姓,以山居。名岩,字洞宾,妻又死,号纯阳子。”《吕仙飞剑记》中,其诞生时乃贞元十四年四月初四已时,因其“掌心之文,有一山三口之异,乃取名岩,表字洞宾,以此生年月日时并肩其四皆是阳数,因号为纯阳子”。或传说吕洞宾曾在唐额宗时进士及第,为避世乱而隐遁江湖,也传说他是唐礼部传郎吕渭的孙子,海州刺史吕让的儿子,由于仕途多麦,转而学道,还传说他是唐代宗室,姓李,武则天改朝歼灭唐宗室子孙,于是携妻子!隐居碧水丹山之间,因姓吕,居于崖石之下,故名岩,常洞栖,故号洞宾。

   《夜航船》载吕洞宾得道成仙之事:吕洞宾拓风尘之时,曾于旅途中遇见钟离权,向其述说生平不得志之事,钟离熬粥,使洞宾酣睡。睡中梦尽生平兴衰,醒来米粥尚未熟。使吕洞宾“黄粱梦”觉。洞宾感悟,遂拜钟离求其超度。钟离子想考验他是否真心学道,于是“十试洞宾”,即生死财色十试,皆心无所动,遂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又遇火龙其君,传日月交祥之法,又得火龙真人无遁剑法。游历天下,斩蚊除害,为民所敬。据《列仙全传》等书记载,吕洞宾誓愿度尽天下众人,认识善为通天堂之路,;恶为太地狱之阶,“天堂地狱,非果有主之者,时由人心自化成耳”。吕洞宾的仙人之剑相当有名,在于一断员喷,二断爱欲,三断烦恼。

  吕洞宾的仙迹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全国各地建了许多的吕祖词庙,岁时奉祀,特别是四月十四日吕祖诞辰之日更加隆重祭祀。

      四、张果老

      张果老是道教八仙之一,《历代神仙通鉴》卷六:中条有张老者,自言尧时甲子生,学问渊博,好穿素袍,附居山之阴,就学于玄女。唐代时他化为道士张果。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因他模样长得老,显得岁数大,所以称他为张果老。

      张果老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数万里,到了所在,住了脚,便把这驴似纸一般折叠起来,其厚如纸,置于箱中,乘则以水摸之,便又成了真驴。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后武则天召之,乃出山,但半道洋死也未去成。至唐玄宗时,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才入宫。唐玄宗数问神仙之事,皆语秘不传,玄宗见其容颜衰老,问他得道之人为何如此,张果老乃大言回答说:“余是尧时丙子年人”,曾任诗中之职。帝深信不疑。一日玄宗出城打猎,摇得一只大鹿,要烹宰之。张果老见了道:“此仙鹿也,已满千岁,本是汉武帝上林之鹿。”玄宗道:“如何得知?”张果老说:“武帝舍放时,以铜牌系于左角上。”玄宗使人验看,是有一块两寸铜牌,但上面文字已凋落,张果老说此鹿已历八百五十二年,玄宗与群臣十分佩服。不久耀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后来唐玄宗打算将玉真公主嫁给张果老,他大声唱道:“娶妇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固不奉诏,恳辞还山,未几卒于恒山蒲吾县,其弟子说他“尸解成仙”。皇帝专门修了一座栖霞观来奉把他。后人给张果老题诗一首: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如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用物品代替八仙人物的说法,叫做“暗八仙”,指的是葫芦、掌扇、花蓝、道清简、莲花、拂尘(或宝剑)、笛子和尺板八样东西。其中的道情简就是暗指张果老。

      五、蓝采和

      蓝采和是八仙之一,《东游记》说蓝采和“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他的形象大多是一位看破红尘的青年隐士。据南唐•沈份《续仙传》云:“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铸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艺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凄谐谚,人间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歌辞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施地行,或散失亦木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滚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签萧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他最有名的踏歌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峻峨!

      六、韩湘子

      韩湘子是“八仙”中的斯文公子,他的形象常为一手执长笛的吴俊少年。

  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待郎韩愈的后代。《韩湘子全传》载:汉丞相安抚之女灵灵有才貌,汉帝欲将其赐婚皇侄,安抚坚辞不允。汉帝大怒,将其罢职发配。灵灵郁郁而死,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丧父母,由叔父韩愈抚养、湘子长大,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怒斥之,因遁至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成为八仙之列。《青琐高议前集》卷九载:韩愈勉之学,湘乃笑而作诗言志,诗曰:“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一壶藏造化,三尺斩妖邪。解道造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道巡酒”是指造巡间便可酿成美酒,“顷刻花”指一眨眼便可开花。韩愈不大相信:“你能有此造化之功吗?”韩湘遂撮上盖上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叶间有小金字,乃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见了不解其意。后来韩愈上表谏阻佞佛的唐宪宗迎“佛骨”进京,宪宗大怒,将他贬到荒远的潮州去做刺吏。途中有一人冒雪而来,原来正是韩湘,对韩愈道:“您还记得当年花上的句子吗?说的就是今日事也”。韩愈一打听这里地名,正叫“蓝关”,于是嗟叹再三,方信湘之不诬也。韩愈对韩湘道:“我为你凑成一首完整的诗吧。”遂赋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湘子屡次化形,度其叔,但韩愈始终不悟。韩愈官至礼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阳,路经蓝关,雪拥不前,湘子出而点化,护送至任。潮阳有鳄鱼为患,韩愈作《祭鳄鱼文》驱之,湘子施法相助,鳄鱼遁去。唐宪宗闻之,了解韩愈之冤,欲召回复职,韩愈伪死不赴,遂人卓韦山学道,后成正果。

      七、曹国舅

      八仙中七位都是江湖散仙,只有一位当官的,这就是曹国舅。他的打扮就与其他七位遇然不同,形象经常是头戴纱帽。相传他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名叫景林。据《历代神仙史》卷四《宋仙列传》云:“(景林)天资纯善,不喜富贵,酷慕清虚。……国舅有弟骄纵不法,后罔逃国宪。国舅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元理,野服葛巾,经旬不食。一日遇钟离、纯阳二祖,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日:‘养道’。曰:‘道何在产曹举手指天。曰:‘天何在?’曹引手指心。工祖笑谓日:‘心即无,天即遭。子亲见本来面目矣。’遂授以还真秘术,引入仙班。”或说他出家时皇帝赐以金牌一面,后来渡黄河无船资,就将金牌作抵押,遇见吕洞宾,遂悟道与之同游,名列八仙。

      八、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的女仙。《历代神仙通鉴》载: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后某年农历三月初七。中宗时八月初八飞升,并且记载他出生时“紫云绕室,顶有六毫,光辉烟烙,资度非凡,夙性敏慧,与众不同”。《续通考》记载了何仙姑的得道经过,“(何仙姑)年十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因饵之,誓不嫁,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出,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途辟谷,言语异常,武后遣使召至问,中路失之。景龙中白日飞升。”

     《集仙传》载: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遇纯阳仙师,赐之一挑,道:“食此尽,他日当飞升。”自是不饥不渴,洞知人事休咎。于是“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土大夫之好奇者多谒之以间休咎”。宋、李昌龄《乐善录》记载何仙姑占卜休咎,预测祸福之事。“何仙姑在世间时,一生簿忽得天书,字不可识。以间仙姑,曰:于书言:“主薄受金十两,折折禄五年。”这是何仙姑惜天命警告受贿的贪官。

  现在广东增城还有一座何仙姑庙,庙大门两侧写有一副楹联:千年履迹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铜。“履迹遗丹井’”是传说何仙姑父母给她找了个婆家,并择定了良辰吉日,何仙姑不肯嫁人,便悄悄从家门口的水井里“间仙’”去了。去时只穿一只鞋,另一只绣鞋遗留在井台上。每逢农历三月初七何仙姑的诞辰日,四方乡人云集,或唱大戏,或做道场,相沿成俗。

     (来源:中国道茶网)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