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十堰退休老人徐道友:创作民歌祝福祖国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9日17:31 文章编辑:袁野

    “没有党的好领导,哪有人民乐陶陶。

    近平治国有一套,百姓奔跑阳光道”……

    9月25日晚,十堰市人民广场,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敲锣打鼓,高兴地唱着郧西林业局退休职工徐道友创作的民歌《百姓奔跑阳光道》,引来了许多路人驻足欣赏。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祖国风雨同舟,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家郧西县城,十堰市,国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感谢党,我为祖国送祝福,创作了这首民歌,交给农民歌手王光华谱曲,衷心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徐道友兴奋地介绍。

    其实,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徐道友就创作了《十九唱共党》,这首歌的歌词不华丽,也不太押韵,但充满真情,铿锵有力,真实地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党的热爱……一位外地游客听后深有感触地说。

    70岁,与祖国同岁的徐道友创作民歌曲由来已久。从一九八五年开始新闻写作的他,从不满足新闻要素的简单叙述,而是把新闻当成民歌歌词来写,30多年来,已有2000余篇新闻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电视报》、《中国绿色时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十堰日报》、《十堰晚报》采用;其中《十九唱共产党》、《郧西山歌新变化精准扶贫干劲足》、《老胃病的谢医谣》、《美好环境大家享珍惜人人记在心》、《郧西林业局长用歌谣指导工作》、打油诗《森林防火重预防》流传郧西、《最美赞歌献给党》、《十唱郧西家乡美》、《“歌声”伴“夕”日子甜》、《日子在歌声中走过》、《十劝农民多造林》、《郧西生态歌曲唱出林区新变化》等100余首民歌体新闻被国际在线、《中国电视报》、《中国绿色时报》、《湖北日报》、《十堰日报》等主流媒体采用。

    2009年,《歌声“伴”餐日子甜》一文获得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视报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我的综艺情缘》有奖征文一等奖,《九华山林场炊烟不断宾客难酬》、《把十堰的名字叫得更响》、《孝亲房里享清福》等获得十堰市委宣传部优秀新闻作品奖,37次获得优秀特邀记者、通讯员奖。

   30年来,徐道友翻山越岭,涉河趟溪走遍十堰的山山水水,行程40多万公里,收集素材100多本,创作民歌1千余首。“这些民歌有很多可以谱曲传唱。”十堰市文旅局局长边疆介绍。

40多万公里写歌路

    徐道友出生在鄂西北边陲的郧西县城关镇,这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民歌的发源地。

“小时候,妈妈在磨房加工粮食唱民歌,纳凉时唱民歌,做饭洗衣服时更喜欢唱民歌。”耳濡目染,徐道友从小就喜欢唱民歌,是当地有名的“歌王”。

    徐道友的民歌创作道路是艰难的。1969年,正是读书时期的他,却被下放回家乡郧西县城郊区迎安大队第四生产队当上了一名农民。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繁重的体力劳动似乎让他与民歌无缘,但农村的闹丧唱丧歌、劳动唱山歌、春节唱革命歌曲他逢场必到,并有幸成为村业余宣传队的一员,但不是唱歌,而是吹笛子,为唱歌伴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981年,竹山县九华山林场招收农村青年,让他和妻子都成为造林工人。

    林场文化生活贫乏,但工人们上山造林时爱唱山歌,当工人们痴情地唱山歌时,他暗地里把歌词记下来。1985年,为了让业余时间不再枯燥乏味,他开始新闻写作。

    2013年,徐道友推迟3年退休,退休后休闲时间很充裕,但他把退休时间全部用在民歌创作上,吃饭写、走路写、坐车写,就连晚上睡觉灵感来了一头冲起来写。见徐道友如此“走火入魔”,家人十分反对,妻子余盛云甚至想和他离婚。

    但他我行我素,写歌更痴情,9月22日一天,他创作了5首民歌。

    武汉音乐学院孙晓辉教授看了他的民歌作品后认为:这些民歌很接地气,但需要打磨、润色、谱曲,才能便于传唱。(余秋磊)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