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8月22日讯(李耀武、肖玉生):今年以来,竹溪县司法局在贯彻省厅提出的“三大攻坚战”精准扶贫工作中精准发力,充分运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等工作举措,为精准扶贫提供法律服务。
培植法治意识。建设法治阵地,结合在贫困村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建立农村法治文化书屋、法治橱窗、法治长廊等,为群众提供学法活动场所,并由结对帮扶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提供管用的法治知识;配送法治“套餐”,将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以问答、故事、小品、书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解答,同时制作“12348布袋”“普法小扇子”“法治宣传围裙”等宣传挂件,组织法律服务宣传队、法律服务文艺队送法到贫困村;建立法律服务“连心卡”,在每个贫困村张贴对接人员公示牌,为每户贫困户发放“连心卡”,方便贫困群众申请法律服务。
提升用法能力。坚持全面覆盖原则,法律服务对象覆盖全县73个深度贫困村、35000户贫困户、111000个贫困人口;坚持方便快捷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做到法律宣传到村到户、法律顾问到村到户、法律援助到村到户;坚持无偿服务原则,免除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法律服务。建立精准扶贫法律顾问制度,组建由律师、公证员、专职司法鉴定人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大力实施“法律顾问+美丽乡村建设”“法律顾问+产业发展”“法律顾问+空心村土坯房改造”等工程,发挥法律顾问的优势,对接服务贫困村,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维权、法律援助、法律论证、权属公证、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法治保障,为贫困群众防范和降低风险。
夯实法治基础。一方面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要求,建立县、乡(镇)二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县级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抓手,开辟精准扶贫“绿色通道”,快速受理申请和指派服务;乡镇以法律服务窗口为平台,强化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建设。另一方面提升基层依法管理水平,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贫困村制定村规民约、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办法等,引导村民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