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汉十高铁发展提升十堰得胜镇百姓幸福感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9日16:32 文章编辑:袁野
    十堰网11月29日讯(何程): “我的儿子在武汉打工,很久没有回来了,主要是工作忙,回来的路程又远,从武汉到得胜至少要花费一天时间,我们父子俩很久没有见面了...”“大哥,没关系,汉十高铁即将通车,从武汉到十堰最快4个小时就能到达,以后您和孩子见面就会更加方便了。”这是得胜镇界岭村村民袁建成与笔者的对话。

    据悉,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简称汉十高铁)将于11月29日正式开通运营,铁路部门已于11月27日18时开始发售汉十高铁动车组列车车票,武汉至十堰最快两小时内即可到达。

在“快”与“慢”交织中感受边陲古镇魅力

    现代交通的一大特点就是快,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奔驰,飞机在万里高空翱翔,使得古人在一年半载才能赶完的路程变得如此之短。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铁,更是速度的奇迹,快到武汉到十堰不过是一顿饭的工夫,这在原来是不敢想象的。快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新理念,快能制造更多的财富,能让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拥有更快的加速度。

    边陲古镇给人的感受便是“慢”,屹立得胜街上的长寿桥,历经两百年风雨而巍然不动;坐落在文峪河村的陈家大院古色古香;圣水村的圣水寺群山环抱;古代竹山县八景之一的金莲洞风光旖旎;陈酿二十余年的拐枣酒回味甘醇,一醉解千愁;熟练的农妇十年时间才绣出了一幅无与伦比的刺绣,价值不菲...慢是一种生活态度,慢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保证事情完成时达到最好的状态,从而精化细化每个细节。得胜镇著名长安画派大师袁白涛几年时间打磨出的作品价格上万,人们追求的就是他画出的精妙意境。

    汉十高铁的开通,把城市之“快”与古镇之“慢”交织在一起,通过有效的结合,能让二者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得胜镇位于鄂陕交界,竹山县西部,白竹公路穿境而过,是鄂西北著名的省际“口子镇”、鄂陕边界的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和小商品集散地。得胜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汉十高铁的开通,连接的是“武汉城市圈”与“襄随十城市群”的地理空间,大大缩短了“城”与“乡”的交通时间,更快的速度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得胜镇旅游参观。

    得胜镇历史悠久,景色秀丽。境内有传说中因王母娘娘游历而得名的“圣母山”,有武则天赐名的“圣水寺”、“圣水贡茶”,有载于清朝同治年间县志的竹山八景之一的“金莲洞”,有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的石拱桥珍品——“长寿桥”...得胜众多美景,您可以乘坐汉十高铁去那里游玩。

在“今”与“昔”对比中享受古镇发展红利

    “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出门打工,光在去的路上,就要将尽个星期的时间,要坐船、汽车、火车才能到达目的地,现在好了,汉十高铁开通了,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这是得胜镇大桥村的党员方立明对笔者说道现在与过去出行所用时间的变化带来的感受。其实,现在与过去比较,变的不仅仅是交通,更是百姓的生活幸福感,对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近年来,得胜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竹山县委“一核两带三为主”战略,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全面实施 “一心三区四镇” (“一心”即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小康得胜为核心;“三区”即努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纵深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四镇”即文化古镇、宜居新镇、茶叶名镇、矿业重镇)发展规划,以系统化建设为抓手,统筹抓好精准脱贫、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深化改革、民生改善、风险防范、社会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镇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8.26亿元,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3.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1.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7元,着实让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与过去相比,“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基本解决,群众更加有信心,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度、满意度显著提高。

在“远”与“近”融合中打通新通道

    古人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其实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最快的就是坐马车,出门一趟的周期很长,短则几月,长则一年半载,古人出行难可见一斑。即将开通的汉十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打通了湖北东部与西部经济新通道,结束了秦巴山区不通高铁的历史。

    得胜镇虽是边陲古镇,距离省会武汉较远,直线距离近500公里。但是汉十高铁的开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得胜镇开辟了“新航路”,拉近了“城”与“乡”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加快得胜镇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对带动得胜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推动竹山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得胜镇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原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竹山版“5+1”工程(卫生、绿色、洁净、亮化、产业和农民素质提升),完善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建设,强化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快中心集镇河堤建设,提升集镇品味;努力打造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体系。推进乡村振兴、“5+1”工程,不断扩大中心村庄,修建村级公路,建设安幼孝老中心,使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何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