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十堰市诗经尹吉甫研究中心挖整雎水情歌39首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日9:23 文章编辑:耕夫

 

雾海中的房县南山雎山

诗经之乡房县雎水河的雎鸠鸟

    十堰网11月1日讯:湖北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坚持深入诗经之乡十堰市所辖房县挖整研究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发现千古诗经民歌至今在房县深山传唱,现已挖整雎水情歌39首,成为民间歌师喜爱传唱的民歌,受到专家的高度关注。

关关雎鸠一双鞋

在河之洲送过来

窈窕淑女难为你

君子好逑大不该

年年难为姐做鞋

 

关关雎鸠声清脆

在河之洲绿茵美

窈窕淑女赏雎鸠,

君子好逑也着迷。

 

一家养女百家求,

不求到手不罢休,

一家求到百家休,

白头偕老好雎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雎》是《诗经》国风民歌之始,列三百篇之首,表明对它评价极高。这是因为情歌的“情”乃传递男女真挚爱情的心声,婚姻事关人类繁衍,社会生存和谐发展。故情歌之多,风俗之盛,为人之所爱。古之以来,房陵人将雎山、雎水的国风民歌称为雎水民歌,尤以情歌之多,为人们喜爱,亲切地称为雎水情歌。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袁正洪,籍里房县城关镇人,1975年开始研究房陵文化,1980年开始收集诗经尹吉甫文化。据袁正洪介绍,房县古为房陵,西周为彭部落方国。据地图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第一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册第17-18页载: 《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标记:房县南部大山为“雎山”,是沮水的源头,在“雎山”以东紧连‘“荆山”,两山之间是“雎水”。据实地考察,和查阅《房县志》等史料,房县南部的“雎山”,就是房县和山水紧连的神农架(1970年从房县划出行政为神农架林区)的南山。

    袁正洪介绍,据《汉书》记载:“沮(通雎)水出房陵县,东至郢入江,行七百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封域》:“沮水,出郧阳府房县,西南二百里之景山,东南流经襄阳府南漳县南境。”据明嘉靖《湖广通志》记载:“沮水在东南二百里。《左传》:汉、江、沮、漳,楚之望也。”《水经》:“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淮当作维)《郧台志·舆地》、《郧阳府志·山川》载:“沮水房县县南五里,源出景山,东流入江。‘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据王永祥先生《且兰人探源》一文云:“一支向南逃迁的且人,到湖北房县居住。今房县有沮水,又名雎水,当是南迁且人在此居住的地方。”《房县志· 卷二· 山川》载:“沮水,在东南二百里。”《水经注》:“沮水出汉中房陵县维水。”“沮水自小河口出口,悬流而下,冲花激浪,漩入海眼,声如迅霆,响振山谷。”房县古有2条沮水河),即县东南的保康县(明代从房县划出),一条在县南即小河口出口的潵澥堰,也就在诗经广场前的西河段。

    据《山海经·中山经》:‘荆山之首曰景山,金玉是出,亦沮水之发源。’”杜预云:“沮水出新城郡阿山。”《寰宇记》:“房陵有三十五小溪、三十四小山,此其一也。”《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在此笔者查究:《房县志·卷二·山川》中所引用并非是《山海经·中山经》中的原文部分,它加以修饰和编撰了的原文为“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由此可见《房县志·卷二·山川》中的“沮”水和《山海经·中山经》的“雎”水是同一个意思。房县历代文人对沮水有诗赋。据清代《房县志》记载:“汪魁儒有十景诗:‘房城四面望团圆,沮水分流到处沿。城似明珠浮赤野,水如银线贯丹渊。两山拱抱看龙戏,九曲潆洄想蚁穿。灌溉功深沷濯便,价高岂止十城连。’” “潵海晴雷——潵澥堰,两面石壁夹之,树木阴翳,藤蔓交垂,山底有三海堰。沮水自小河口出口,悬流而下,冲花激浪,漩入海眼,声如迅霆,响振山谷。行者缘峭壁石磴,间屏息塞耳,不敢瞬目,往往惊惧欲坠。渠堰纵横潵海晴,晴空何自起雷声。悬流百道山头响,激浪千重海眼鸣。岩谷阴生烟雾合,蛟龙蟠伏鬼神惊。几人到此能无惧,樵客时看窄磴行。”

    房县民俗中还习惯以地名起鸟名,如竹鸡因习于生活在竹林叫竹鸡,秧鸡因习于生活在秧田叫秧鸠,一些斑鸠因习于雎(沮)水河饮水和河州觅食则被称为雎鸠。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秧鸡,通常单独出现于水田、沼泽地带,生性羞怯,警戒心强,只闻其声,难见其形,见人扭头就往秧田里钻,常发出“苦哇苦哇”的重复鸣声,所以民间因其声俗称“苦哇子鸟”。房县民间还常说:人若无精打采,就被比喻象个“秧鸡子”。而斑鸠有灰色和花斑鸠,尤其是花斑鸠十分美丽,斑鸠习于成双成对,惹人喜爱,常夸赞漂亮年轻未婚男子像“斑鸠”。

    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 尹吉甫是《诗经》中少有的已知姓名的作者,《诗经》中《崧高》、《烝民》、《六月》、《韩奕》、《江汉》、《都人士》等名篇为尹吉甫所作。尹吉甫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

    尹吉甫生于周厉王27年,卒于周幽王七年(公元前852年~775年),出生在房陵(现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房县),仕于周朝,食邑房,卒葬于房。其子尹伯奇故事传说于湖北房陵和四川泸州。吉甫到朝廷当师尹以后,以官为姓,叫尹吉甫。他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从尹吉甫诗作的文彩、其名篇思想艺术对后人的影响,他对《诗》编纂成书过程中的贡献等多方面,尹吉甫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袁正洪通过对《诗经“二南”与尹吉甫故里房县民俗的传承遗风》、《尹吉甫故里房县是诗经·二南交汇地域考》等专题研究,认定房县是《诗经》“二南”交汇地,是《诗经》国风民歌的主要采风地,房县是《诗经》国风民歌的重要源头之一。

    据袁正洪通过对《诗经》国风民歌研究表明,早在西周时期,《诗经·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就是敲;槃,就是乐器,意为敲槃为乐自得。这应该是锣鼓歌的最早源头。

    清同治版《房县志·风俗》载:“房陵人自古好歌” 、“防渚多山林,少原隰,厥民刀耕火种,厥性刚烈躁急。厥声近秦,厥歌好楚……”,“立春,农夫击社鼓,鸣大锣,唱秧歌数阕”,“婚姻……鼓吹及媒妁……”,“中秋节……又有摸秋之戏,入人家蔬圃摘瓜抱归,鼓乐送至亲友家……”,“冬至日……演戏……”,“除夕……炙炭满屋,或添香,或放爆,或歌吹……”,“元宵,作灯神前墓道及门庭井灶……有龙、虎、狮、麟、车船、竹马、软索、节节高、鳌山等灯,自初十日起,结彩张筵,灯影与星月交辉,爆声与歌管竞沸,至二十后,乃罢”。多少年来,房陵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歌一直世代相传。

    1986年至1999年,袁正洪随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李征康多次到全国闻名的伍家沟民间故亊村和吕家河民歌村采访,了解到这两个村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究起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个村毗邻的房县是《诗经》采风编撰者尹吉甫故里,《诗经》中“国风”民歌源远流长,对这两个村民间文化影响很深。

    “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过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1980年初,原郧阳地区群艺馆馆长徐树棠、房县文化馆馆员杨才德等,在房县搜集到这首《诗经》相关民歌。

    2003年5月上旬,袁正洪和张兴成等先后采访房县多位民间歌师,发现千古《诗经》相关民歌仍在房县深山民间传唱,作为挖整、研究、宣传的亮点、热点和重点,受到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傳广典、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等亲切关怀指导,引起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2004年10月上旬,袁正洪在房县门古寺镇考察民间文化时,酷爱民歌收藏的镇干部张兴成热心找来胡元炳、邓发鼎、王尧等6名民间歌师,他们在望佛山农民旅游协会会长谢祥林家门前院子里唱了不少的地方民歌。袁正洪一边赞赏,一边问他们会不会唱《诗经》民歌,他们说不知道《诗经》民歌是什么。于是袁正洪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胡元炳、邓发鼎连忙说,我们从小就唱过这些诗句, 但不知道是《诗经》民歌。当时袁正洪说:“《诗经》民歌很古老,很珍贵,你们把传承的《诗经》民歌唱好了,不仅能上县市电视和报纸,说不定还能上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呢!” 当时邓发鼎、胡元炳还不认识袁正洪,就说你这是吹大话吧, 我们唱民歌连县电视台、县报都没上过, 咋会上省台省报呢?”张兴成说, 袁正洪的建议很好, 一定要把《诗经》民歌传唱好。此后,张兴成还采访到门古寺镇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王天鹏介绍“诗经童子”念《蓼莪》,余立才唱《伐檀》等《诗经》相关民歌。
   

     2004年10月15日袁正洪邀请新华社记者袁志国和袁正洪的女儿袁源及时采访,新华社报道《千古诗经民歌至今在房县深山传唱》的通讯后,一些媒体纷纷转载,红遍网络,引起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房县《诗经》民歌一下成为宣传的亮点和热点。房县是诗祖尹吉甫故里,是诗经之乡。诗经民歌多,曲调多,歌师歌王多。诗经相关民歌中情歌多。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房县雎水情歌,颇具特色,首先是具有强烈浓厚的生活气息,淳朴自然的风格;其次是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再其次,情歌的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也具有新颖、灵活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如果你到房县无论是古雎山的西南部山乡,还是由南向北再向东的雎水流域采风,就会发现山民几乎人人会唱山歌、唱民歌、唱情歌,他们(她们)中有许多 “山歌王”、“民歌王”、“情歌王”。唱山歌、唱民歌、唱情歌对山民来讲,实在是小菜一碟,实在是太普通、太平常、太寻常的不过事情罢了!他们面对那起伏的群山、咆哮的江水、茂密的山林,都会触景生情随心所欲地唱起那悠扬的山歌、古老的民歌、婉转动听、情意缠绵的情歌!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就会发现他们以歌为乐,以哥传情,以哥育人,陶冶情操,使人无不陶醉在民歌的海洋中。

    房县雎水情歌,因雎山而韵,因雎水而名,是千古绽放动人的奇葩!(岩柏、南山、张顺)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