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6月13日讯:刘迂勤的家住在竹山县得胜镇大桥村7组,在一条深山沟里。
其实刘迂勤是个能说会算、有勇有谋的人,他今年也才54岁,本来不应该成为贫困户。
他成为贫困户的原因是,比他小两岁的妻子是个重度精神病患者,患病史有近二十年,病来如山倒。
“每个月的药费都在2000元以上,这还不算,她病发了,悄有不慎,就毁坏财物,我家的现金她就用火烧了几万元”,刘迂勤无奈地摇头讲述他过穷日子的根源。
“我刚来时,知道老刘的情况后,就同村支部一班人反复研究对策,首先是对她的妻子进行特别的照顾,让其享受低保,其次是根据地理环境,帮助他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驻村第一书记、县财政局副科级干部龚举新补充说。
“我按照村委会给我制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我每天手里牵着两根子干活,一手牵着绑住妻子的绳子,一手牵着拴着牛鼻子的绳,我几乎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边细心呵护我的4个‘金娃娃’,一边细心呵护着疯疯癫癫的妻子”, 刘迂勤一边说,一边哽咽着说。
他话锋一转,又接着说:
“我前面说的4个‘金娃娃’就是我喂养的4头郧巴黄牛。我真的走了红运,不过这个红运,全是共产党给我带来的 ”,原来这里还有个走红运即“成倍增长”的故事:
话还要从头说起。
自从去年,刘迂勤成为财政局的扶贫包保户以后,对其产业发展问题,很是动了一番心思,开始是确定他家发展养猪和养鸡,但是,由于妻子老实当“屠夫”,天天不是“杀猪”就是“宰鸡”,不仅“鸡”不能“下蛋”,而且,还经常“杀鸡取卵”,他妻子发病又没有规律性,刘迂勤又不可能一天24小时形影不离,一旦发病了,只要是没有人去阻止她,哪些关在笼里的鸡或者是关在圈里的猪,就任由她“摆弄”了,结果是非死即伤,因此,养猪和养鸡不适合刘迂勤。
发展种植业,刘迂勤所处的地理位置又太过于遥远,还要照顾病中的妻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发种植业思路走不通,最终还是被财政局否定。
就这样,为了刘迂勤的家庭产业发展,财政局和委会非常“头痛”,为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并且能够致富的“永久”牌产业项目,可谓是“三上三下”的反复研究和反复论证,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在反复考察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刘迂勤养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郧巴黄牛”。 郧巴黄牛是我国南方优良黄牛品种,个体较大,肌肉较丰满,耐力强,善爬山,抗病能力较强,适于山区农耕和运输使用,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其肉价在当地每公已经达到140元。
刘迂勤也非常渴望养殖郧巴黄牛,但是,由于成本太高,一次性投入较多,是他敢想而不敢干的“梦想事业”,双方一拍即合,在财政局的帮助下他梦想成真:他于今年农历二月初四购买了两头郧巴母牛。
刘迂勤得到两头来之不易的郧巴母牛后,像是经营“宝贝”一样,悉心呵护着。
突然喜从天降,天也不负有心人。才喂养了一个多月郧巴母牛先后于三月初七生下一头母牛崽,又过 一个多月的五月初九,另一头郧巴母牛又产下了一头母牛崽,前后时间不过三月个,由当初的两头郧巴母牛变为四头郧巴母牛,这财也来的有点“突然”,谁不“眼红”?这还不算,令人“眼红”的事还在后面:
“我将用心喂养这四头郧巴母牛,争取每年各自下一头牛犊,一年下来就增加四头,一年的收入最少也有4万元,它还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钱会越生越多,我下半辈子的衣食就会无忧无虑了”, 刘迂勤笑的合不拢嘴,见人就讲起他的“致富经”。(郭迪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