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中心 >> 正文
茶业之乐——记堵河源茶业公司经理冯家庆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7年5月8日15:40 文章编辑:耕夫
   十堰网5月8日讯:他淳朴,淳朴得就像鄂北大地上的山茶花,虽捧着珍珠般的果实却不骄傲自满;他普通,普通得像家乡的一棵茶树,隐没在茫茫的茶园里,与千千万万株茶苗组成了风景如画的上庸大地。他从当年一名无人问津的移民穷小子,一路打拼成为拥有固定资产过百万的茶老板, 且在富了之后不忘帮乡亲。他就是竹山县堵河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冯家庆。
移民搬迁,自主创业“实打实”
    5月2日,堵河源头,绿意盎然。笔者在上庸镇大泉山村看到,片片田野、道道山岭上,到处都是嫩绿的茶苗,生机勃勃。“种茶、制茶为我找到了一条保护水质、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冯家庆望着漫山遍野的茶园说。 
    冯家庆原是田家坝镇峪口村人,今年47岁,个头不高,但精神十足。他高中毕业后当过农民、外出打过工。2010年,潘口电站移民,他举家迁至城关镇,并白手起家,来到文峰乡溏湾村承包茶场。当年10月,冯家庆多方筹款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联合潘口库区杨柱林、李荣明等5户移民,承包了文峰、深河、峪口等地近1000多亩茶园,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他带领20多名移民投资创办了竹山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堵河源牌”商标,该社生产的堵河源绿峰茶还先后荣获中国第七届农博会“金奖”和湖北省第四届“鄂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
     创办公司,情系故里“心连心”
    今年3月,冯家庆被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吸引,投资40万元,将该村茶叶生产办公楼及车间一次性买断,成立“湖北堵河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建设1000亩的标准化茶业基地。“县里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的优惠政策多,发展无后顾之忧。”冯家庆信心满满地说。
    当日下午,笔者来到堵河源茶业公司,在厂房里,有几台大型机械,冯家庆介绍说,这些都是炒茶和选茶的机器。在机器旁边,已经炒好的茶叶像小山一样堆在那里,等待打包运输。冯家庆说,今年公司组建伊始,他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带领大伙儿进军中低档大众绿茶市场。多年来,竹山人受制于“毛尖”品牌,春季采茶时,茶农只采清明前嫩芽,余下的茶叶便不再搭理。茶树产出的中低档茶叶,没有人去采。制作高档“毛尖”的芽茶,每亩茶园只能产出2.5公斤左右的干茶,而低档茶的制作,每亩茶园却可以采摘200公斤左右的鲜叶,炒制出50公斤左右的干茶。这些售价在20元至300元的中低档茶,销路非常好,远销省内外。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激活了产业,拉长了链条,降低了风险,保证了群众收入” 冯家庆如是说。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春秋两季农民采茶每人每天能拿到100块钱的工资。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
     结对帮扶,奔富路上“手牵手”
    短短几年,冯家庆靠着种茶走上致富路。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时刻不忘乡邻,想方设法带领移民和当地的农民共奔富路。他不仅把20多名困难移民吸纳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成为共同创业的伙伴,还带动文峰、深河及上庸等乡镇500余人就业。
    冯家庆回到家乡上庸镇大泉山村创办茶叶生产公司后 ,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之路,公司长期聘用8名贫困户进厂做工,并与该村32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关系,辐射带动全村101户432名农民靠种茶采茶增收。
    冯家庆不仅鼓励群众种茶,还义务传授先进的种植和制茶技术。困难户田有明,是个残疾军人,家境比较困难,看到冯家庆茶叶公司生意红火,也想到公司上班,冯家庆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他招聘到茶场当技术工人,月收入5000多元,使田有明一家很快坐上脱贫致富的快车。今年66岁的贫困户李文财,因为不注重茶园管理,7亩茶园几乎年年欠收。冯家庆把施肥、封园等一整套茶园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并承诺鲜叶全部收购。现在,李文财不仅成了公司的茶园技术工人,他自家的茶园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阳春布茶园,万物生光辉”,冯家庆致富不忘乡亲,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诠释了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因创业而骄傲,因劳动而光荣,我们在创业中感受快乐。”这是冯家庆的心声。   
(竹山县财政局陈昌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