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洪
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尹吉甫仕于周朝,食邑房,卒葬于房。《诗经·大雅·烝民》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诗经·大雅·烝民》这首诗,写仲山甫奉宣王之命赴东方督筑齐城,尹吉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全诗充满对仲山甫的颂扬及对其力挽狂澜的崇敬。该诗中高度称赞“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不仅体现了尹吉甫作诗的才华,更影响着我国几千年来的诗歌创作及文学艺术思想,成为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一、诗经名篇《烝民》为尹吉甫所作。
据《毛诗正义》【(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正义·卷十八记载:“《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正义》曰:“《烝民》诗者,尹吉甫所作, 以美宣王也。以宣王能亲任贤德,用使能人,贤能在官,职事修理,故美之也。”清嘉庆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曰:“此诗天子是若,亦谓天子是择,择能而使之……明命使赋,即谓使仲山甫布其明命。”清风《正义》:“以清微之风化养万物,故以比清美之诗,可以感益于人也。”
南宋大学者朱熹《诗集传》中认为《烝民》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
该诗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清文学家姚际恒称此为“奇语”。
二、穆如清风开创了以“诗品”作诗的写作体裁。
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说:“‘穆如清风’便是以诗句来评诗,所以是以诗评诗最早的。”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谈艺录》一书中说:“以‘诗品’作诗,可以追溯到《诗经·烝民》,尹吉甫作诗送别仲山甫,称所作的诗‘穆如清风’,即用诗句来讲这首诗。用诗句来讲诗的,叫以‘诗品’作诗。”
在《诗经》的史诗片断中,可以感到一种对部族历史的有意识的记诵,周人其实也尝试过用诗篇形式记录自己的过去。“吉甫作诵,其诗孔硕”等旁白类诗章则告诉我们,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穆如清风”、“孔曼且硕”等既是自誉,也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更显示了他们的自重与自尊。
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张启成教授在《诗经研究史论稿》一书中说:“《大雅·烝民》的‘以慰其心’,最早提出了诗歌具有‘慰藉’的功能与作用,当然这里所涉及的范围只是指挚友之间的慰藉,但这已为我国两千多年以来大量文人之间酬唱应和诗歌的兴盛提供了诗论的依据。苏武与李陵的酬唱之诗不一定作于西汉前期,但确实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友人之间酬唱慰藉的诗作连绵不断,而唐宋尤为兴盛,直至元明清亦无衰减之势。”
“至于尹吉甫两首诗中所说的‘其诗孔硕’、‘其风肆好’、‘穆如清风’,反映了作者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方面的自我评价,这表明远在西周时期的诗人也已意识到诗歌创作美与善的结合。季札观乐与孔子的评论《韶》、《武》,均从美、善两个方面加以评述,盖渊源于此。”
三、千古诗经名句“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成为成语。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毛传》曰:“轻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郑云笺》曰:“穆,如也。”“穆”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据《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太保兼都督及将军谢安曾问侄子谢玄:“《毛诗》何句最佳?”(《毛诗》是西汉时毛亨和毛苌所辑注的《诗》,就是流传至今的《诗经》。)谢玄答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点头,又问其侄女,东晋著名才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毛诗》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道韫提这句诗,一是赞叹尹吉甫的诗,一是赞叹仲山甫的人,还有一点最重要的,那就是谢道韫期望叔父能成为尹吉甫心中的仲山甫那样的人,因为当时谢安的身份和地位都与仲山甫极其相似。谢安听后立刻了解了她的心意,故而惊喜万分,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其《上时相议制议举书》中说:“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吉甫辈,颂君之德。”
《毛诗》及其经学阐释所记载、塑造、颂扬的尹吉甫形象确如孔疏所说,起到了“为万国之法”的表率作用,成为历代诗人所效法的政治理想人格榜样和诗歌创作的典范。
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于2004年、2005年先后来到房县青峰镇进行有关尹吉甫资料的走访调查,当地的老人告诉他,森林垭有尹吉甫的墓碑,20世纪50年代大兴水塘时,尹吉甫的墓碑被用作水库出水管道盖石,现在这块碑还埋在水塘下面。袁正洪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建议房县政府要把有关尹吉甫的碑当作文物宝藏挖掘出来进行保护。2010年4月23日,房县青峰镇党委书记、镇长丁杰和县文体局干部张华田等在仔细地组织清挖青峰森林垭一处淤泥水塘的排水管道时,找到了20世纪50年代大兴水塘时被用作水库出水管道盖石的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的大石碑。其碑文内容为:“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肤功。”这块清代纪念尹吉甫石碑的出土,对于研究西周诗经文化、房陵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