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洪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居《五经》、《四书》之首,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西周太师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尹吉甫“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他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北伐猃狁,南征荆蛮,驻守淮夷,辅佐“宣王中兴”。 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
尹吉甫生于周厉王二十七年,卒于周幽王七年(前852—前775年),号兮伯(亦号兮甲),字吉甫。出生在房陵(现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房县),仕于周朝,食邑房,卒葬于房。其子尹伯奇故事传说于湖北房陵和四川泸州。兮甲到朝廷当师尹以后,以官为姓,叫尹吉甫。
据有关史书考证吉甫为黄帝后裔,周朝为世袭做官。西周太师尹吉甫不仅是大诗人,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诗经·小雅·六月》称颂“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尹吉甫“文以服众,武以威敌,事业文章,炳然千古”。
《诗经·小雅·六月》开篇就写“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曰出征,以匡王国……”在这激战六月,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中,道出作者对军队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猃狁,以奏肤公……”烘托出主将尹吉甫的治军有方;该篇最后写“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描写周军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大原。通过一幅幅跃马扬鞭、生龙活虎的战斗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西周人民强烈的尚武和保家卫国的情怀。不仅是一首“如闻其声,如见其战,如临其境”的视觉佳诗,而且充分反映了周太师尹吉甫文武双全的卓越才能。
《毛诗正义·卷十》载:“《六月》言周室微而复兴,美宣王之北伐也。”
东汉班固《汉书·韦贤传》载:“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至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大原。”讲的就是这首诗,此诗从侧面反映了“宣王中兴”的史实。该诗中的“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表达了对主将的赞美,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对于“能文能武”将帅颂扬。
唐代文学家张说在《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一诗中首起二句“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明显表明其诗有直承毛诗《诗经·小雅·六月》之意,诗末的“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称朔方节度使王晙有如周代的尹吉甫一样,是当今朝廷的栋梁,君王的股肱,邦国的希望。
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山东泰安师专林祥征教授在《〈诗经〉战争诗的审美价值》一文中说:“《诗经》战争诗只有八篇(《小雅》中的《采薇》、《出车》、《六月》、《采芑》;《大雅》中的《江汉》、《常武》;《秦风》的《小戎》和《无衣》),是我国最早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最初纪录,也是民族意识觉醒的里程碑,并对后代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历代诗人高度称赞尹吉甫化养万物的文德与武功。尹吉甫是《小雅·六月》等诗篇及其经学阐释所记载和塑造的朝廷栋梁之臣,其人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这样一个周代的朝廷栋梁之臣,被后人作为政治人格的楷模和歌颂的形象,是顺理成章的事。
唐代文学家权德与在《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文中称颂张仆射“东方连帅南阳公,文武吉甫如古风”。
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其《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诗句:“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坤尧先生在《评李辰冬先生的尹吉甫研究》论文发言中,客观求实评价了李辰冬教授的尹吉甫研究,充分肯定了尹吉甫在诗经中的重要作用。他在《评李辰冬先生的尹吉甫研究》第二部分《〈诗经〉中的尹吉甫》中说:“尹吉甫纯粹是由文本归纳出来的人物,能文能武,功业显赫。”
2010年8月6日,参加中国(房县)首届诗经文化节暨诗经尹吉甫文化研讨会的百名专家参观了尹吉甫宗庙后纷纷题词称赞尹吉甫的文韬武略。世界汉诗联合会执行主席钱明锵题词:“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孔子尊经频施化雨。”
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杰教授为尹吉甫宗庙题诗:“一代名臣宪万邦,擎天屹立护朝堂,清风穆穆垂青史,水阔山高泽化长。”
(作者: 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暨生态文化研究咨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