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月11日讯:近年来,十堰市茅箭区立足区情实际,实施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战略,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四年脱贫、七年小康”精准扶贫工程,坚持项目统筹、资金整合、部门协同形成扶贫的强大合力。围绕精准扶贫安排项目,配置资金,实行“有统到分、一村一法、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精确发力,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精准分配资金,确保了精准扶贫的顺利推进,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成效,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进程。
“一库统揽”项目大统筹。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全区一盘棋,结合区情实际,突出精准扶贫、片区攻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发展重点和中心主题,通过建立全区项目库对涉农项目实施大统筹、大整合,坚持做到凡是当年实施的项目必须入库,凡是未入库的项目政府不予支持。首先由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申报本村项目,经由所在乡镇初审、区直各相关部门联席会审,形成全区项目库。在建立项目库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工作要求,在申报项目过程中,乡镇与区相关部门之间、区直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做好沟通对接工作,结合各部门年度资金情况,对入库项目进行增减,优化,动态调整。每年10月份开始,全区启动下一年度项目征集工作。
“一张清单”资金大整合。为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区政府先后印发了《茅箭区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方案》(茅政办发[2014]61),《茅箭区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茅政办发[2014]62)。2016年区政府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强精准扶贫资金整合及涉农资金监管的通知》(茅政办发[2016]43号)。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包括中央、省、市、区级除“四保”(保基本运转、民生保障、应急救灾、惠农补贴)资金以外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外国金融贷款等资金,具体包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主要有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安全饮水、河道治理、土地整治、扶贫开发、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类资金。主要有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低产林改造、移民帮扶、各类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 三是公共环境建设类资金。主要有河道治理、环境建设、沼气建设、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四是区级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其他项目;五是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资金。
资金整合全区实施“一张清单”制,凡是属于统筹整合范围内的涉农资金,必须纳入整合清单。一是纵向统筹整合到顶。即各层级之间的统筹,按照上下联动,上下合力的要求,统筹使用中央、省、市、区专项资金;二是横向统筹整合到边。即各部门之间的统筹,除“四保”项目资金外,各部门专项资金全部纳入统筹范围;三是跨年度统筹。针对一些资金固定的跨年度项目,实行上年度统筹下年度,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建设实施。2015年,共统筹整合15个涉农部门资金23907.4万元,相当于专项扶贫资金的20倍。2016年精准扶贫整合资金3.06亿元,美丽乡村整合资金5.63亿元。
“一个龙头”精准分配资金。通过“一张清单”将资金整合起来以来,由区政府捆绑使用,统一调配,集中管理。通过项目找资金、资金找项目“双向对接、双向整合”,集“散钱”成“整钱”,用“小钱”引“大钱”,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对于有资金的项目优先纳入年度实施计划,对于暂时没有资金的项目,纳入下一年度项目库。优先保障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将各类专项资金按性质统筹安排,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在部门职能和责任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管理不变、各记其功”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工作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在资金分配过程中,充分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优先扶持“三个一批”、“七个到户到人”、“八有八保”、金融扶贫贴息等脱贫致富项目投入,大力扶持有开发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农家乐发展、农产品加工、消危减土等增收致富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大力促进有开发能力贫困农户脱贫,帮助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帮助贫困村夯实发展基础。
“一张蓝图”部门大联动。以项目建设为纽带,统筹整合部门职能。全区各部门围绕“四年脱贫、七年小康”目标,共绘一张蓝图,坚持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避免单打独斗、重复立项,建立了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勘测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项目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分头报账的“五统一分”管理机制。同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和绩效评价,符合条件的建设类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前须经发改部门立项审批,财政部门重点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审计部门加大审计力度,形成监管合力。(茅箭区扶贫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