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7月8日讯:近年来,竹溪县不断加大土地污染治理力度,组织编制了《竹溪县“十三五”土地污染防治规划》,成立了竹溪县土地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柯尊勇担任组长。
在全县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重点是对未污染土壤实施优先保护,对已污染的土壤实施风险管控,逐步建立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将耕地作为重中之重,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双重安全。对建设用地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严格用地准入,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做到土尽其用,保障人居环境安全。
坚持突破瓶颈、打牢基础,加快补齐短板。针对当前土壤污染底数不清、防治标准滞后、基础能力薄弱的突出制约瓶颈,加快完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抓紧修订土壤环境质量等系列标准,组织实施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获得全方位基础支撑。
坚持倒逼转型、优化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实施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必须以切断污染来源为前提。发挥《土十条》在化解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方面的倒逼和引导作用,提升综合效益。对于确实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
坚持边调查、边示范、边推广,有序推进防治工作。由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提出的目标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各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展情况、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试点示范情况,分步、分期、分类、分区域有序推进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
该县在土地污染防治工作中,严格按照《土十条》“谁污染”,“谁治理”,“谁灰复”的总要求实施监控管理,出台了多项治理优惠政策,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到田”,“综合治理”责任制,并采取补偿激励机制,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落实治理项目任务,经治理达标验收后再给一定的资金奖励,实行“肥猪加膘”。
今年5月,已对本县中峰镇贡米基地为核心周边2215亩范围内耕地进行全面调查和采样分析。目前,已完成现状调查和320个监测样点及2150个项目分析工作,2120万元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资金全部到位,该县这期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工程计划2016年底完工。(权开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