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常务副主任孟忠吉感染科
十堰网7月7日讯:15年漫漫求学路,在不断雕琢、不断蜕变中,孟忠吉从当初一个对医学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留学归来的博士后。2009年3月,怀着造福桑梓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他回到太和医院,被委以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原肝病研究所)、感染科常务副主任的重任,自此,厚积薄发的孟忠吉开始在医学领域尽情施展自己的医学才华。
孟忠吉(中)与生物医学研究所其他成员合影
打造华中首家CIK细胞治疗肝炎和肝癌基地
2009年4月,刚回到太和医院不久,孟忠吉就主持了一项足以让医学界惊叹的国际尖端技术项目——CIK细胞治疗肝病技术。
当时,经过考察国内多家权威医院,结合我国乙型肝炎、肝癌及其它肿瘤发病率较高的状况,针对乙型肝炎仍然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的实际,孟忠吉着手建立乙型肝炎免疫调节治疗研究的技术平台,开展以CIK细胞技术和DC疫苗等为主的乙型肝炎、肝癌生物治疗技术。医院先期投资数百万元为其建设了肝病研究所CIK细胞治疗研究室,打造了华中地区首家CIK细胞治疗肝炎和肝癌基地。该研究室拥有一批在国内、省内知名度很高的医学专家,特别是解放军261医院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中心李丁教授的加盟,使太和医院开展CIK细胞治疗如虎添翼。
CIK细胞治疗肝病技术是一项国际尖端的技术,具有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绝大多数经过CIK细胞治疗的病人均可得到较好的疗效,能够促进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包括疼痛减轻,食欲、体力增强,睡眠、精神状态改善等,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能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好转;在肝癌病人经过手术、介入等治疗的同时,结合CIK细胞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防止肿瘤复发;部分不适宜做手术、介入或其它治疗的肝癌和其他肿瘤患者,也可进行CIK细胞治疗,提高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乙肝诱发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前进行CIK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术后乙肝复发率。该疗法真正打破了医学界久而未决的免疫耐受困境,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真正实现了个体化治疗。由孟忠吉负责主持的CIK细胞治疗肝病技术一度让太和医院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孟忠吉陪同外国学者参观肝病中心病区
欲建立最先进的生物治疗中心
CIK细胞治疗肝病技术只是孟忠吉所追求的生物治疗的一种。有着“绿色疗法”之称的生物治疗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肿瘤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肿瘤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肿瘤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使肿瘤逐渐缩小消失,是继外科、放疗和化疗后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手段。
孟忠吉介绍,所谓生物治疗就是通过激发和利用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也就是利用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来调节和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它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相比较,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杀灭肿瘤细胞,而是更加专注于恢复机体环境稳定,调节免疫功能,以提高机体对治疗的耐受力,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此种治疗不限于免疫反应,它涉及各种与肿瘤增殖相关的调控基因、肽类调节因子、生物活性细胞等。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孟忠吉在生物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的乙肝基因疗法和乙肝动物模型研究后,在德国期间,孟忠吉主要从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基因疗法和免疫调节治疗方面的研究,曾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小分子RNA干扰乙肝病毒后可以增强先天免疫功能;利用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详细研究了这种小分子RNA对于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以及DC疫苗和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乙肝病毒作用,从基因和细胞水平探索治疗乙型肝炎的新方法,这些新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已显示出乙型肝炎治疗方面的独特疗效。
目前,除了继续研究乙肝的基因疗法外,孟忠吉还致力于利用3D打印技术探索肝脏的器官培养,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孟忠吉常说:“从成熟的实验室技术到临床使用,一般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但贵在认准方向,全力以赴,永不放弃。”
大医精诚誉荆楚
医海无涯,学无止境
人们或许无法预测孟忠吉未来在医学道路上的成就,但总结其过往20余年的从医经历,他所获得的荣誉已足以让同行钦佩。
孟忠吉先后主持参与3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德国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以及省市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完成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他携带研究成果分别在国际HBV分子生物学大会,欧洲肝病会议及德国病毒学年会上作大会发言或大会交流。近年来,孟忠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4篇,影响因子89.443,其中责任作者SCI论文11篇,影响因子33.559,会议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会议论文17篇。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克隆的29个基因序列被Genebank收录。成功开展DC疫苗和DC-CIK细胞技术治疗慢性肝炎和肿瘤患者1500余例次。
现在的孟忠吉身兼多项职称和职务,他是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同时也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感染性疾病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十堰市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感染病分会常委,中医肝病分会常委、湖北医药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太和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感染科常务副主任,并兼任《湖北医药学院学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医药导报》编委。
“从医犹如航海,既有浩瀚无垠的壮观,也有波涛汹涌的风险,但是只要你有着博爱的精神和博学的态度,终有一天会体味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的喜悦。”这是孟忠吉在教育年轻医生时的一番肺腑之语,而他20余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