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25日讯(张俊飞): “老表,按上次说的,你家的地我已经撒上草籽了,地钱你回来就给你,要不算入股……”4月24日,笔者到郧西县河夹镇小楸木沟村土鸡养殖户张同志家时,他正在与几个乡亲打电话协商地租问题。
张同志是小楸木沟村的一名产业户,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原本在外务工的他回到了家乡,筹划了土鸡养殖项目,由于经验不足,2015年没赚到钱。今年张同志要成立一家合作社,能带动更多人发展产业,自己能争取到产业扶持政策。当下正值孵化鸡苗时节,张同志一手抓紧鸡苗孵化,一手抓种牧草。由于外出乡亲多,很多好田地没人种,张同志便把这些地收拾了起来种草,一方面地价相对便宜,另一方面免得好田地荒废了。对于土地所有者,可以直接拿地租,也可以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这些天,张同志已联系到了10多户乡亲,落实了100多亩撂荒地。
在该镇狮子沟村,村两委几经反复敲定了种植200亩连翘的产业项目。作为2017年出列的重点贫困村,谋划一个让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的项目,迫在眉睫。作为山区村,除了山、就是地,最终村两委盯上了大片的撂荒地。由村委会负责协调土地和争取政策,农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户投资种苗和负责管理,建设200亩连翘基地,见收后三方按比例分成。这样一来,撂荒地用了起来,群众凭空捡了收入,村集体也有了脱贫项目。
在河夹,依托着产业扶贫政策,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打起了土地的主意,尤其是地租很低的撂荒地。他们依托着扶贫政策,通过贴息贷款或让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面积流转撂荒地建立产业基地、成立合作社、注册家庭农场,在实现个人获利的同时,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让撂荒地彻底“火”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