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14日讯:今年23岁的她是竹山县楼台乡公安学校一名普通的聘任教师,在学生心中,她不仅是一位让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师长,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阳光“妈妈”。今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用爱呵护学生成长的好教师熊萍。。
舍下幼儿为教育
2015年春,刚开学不久,因部分教师在学期中途即将退休,学校师资原本比较薄弱,这样以来部分班级的课程无法开展,因此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业:相关负责人很是着急。校长吴远顺四处打听高中毕业生、大学生,但有这样文凭的都远出外地务工就业了,正当危困之急,她的丈夫找到校长表明,他愿意做妻子的工作,让其来校代课,周日回家她丈夫将学校情况介绍给还在喂奶的妻子;没有当妈妈的人,也许很难理解“喂奶”之于母亲是何等神圣的职责,而“断奶”又是怎样难以割舍的痛楚。作为一名妈妈,她和所有母亲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多喝一口自己的奶水。但是,了解到学校的情况,她二话没说,便将不满六个月的孩子当日隔奶,并回娘家告诉母亲她的打算,得到母亲支持。把不满六个月的儿子放在家中,让五十多岁的奶奶照顾。
她本能到外地挣高薪工资,但她不图高薪,自愿在家乡学校师资匮乏的情况支援家乡教育,同时,她在学校各项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
寓教于乐有方法
在学校,她的学前班语文课深受孩子们欢迎。在课堂上,她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她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改编成儿歌、童话故事等多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熟练地掌握了知识,也有了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的勇于尝试和大胆创新,得到的是她的赞赏与喜爱。在这样的鼓励中,孩子们收获了可喜的进步和成长。
生活中的好“妈妈”
在生活中,她对学生来说,有时更像一位母亲。张浩明是她班上的一名外来务工子女,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务工,孩子放在婆婆家,孩子和婆婆隔膜很深,浩明也从开朗活泼变得内向、忧郁。熊萍得知了孩子的情况,就主动和他谈心,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开始,孩子十分抗拒,甚至对熊萍产生了抵触,但是老师从没有放弃。慢慢地,孩子看到老师是真正地在关心自己,紧锁的心扉向老师敞开了。经过熊老师几个月的“不放弃”,孩子重新又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
爱心细心加耐心
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儿童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儿童产生积极、愉快地情绪。班上新来的胡梦琪小朋友没上过学前班,走路不稳。刚入班时,情绪一直不很稳定,不是掉眼泪,就是不好好吃饭。熊萍每天早上热情地蹲下和他打招呼,牵着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一日三餐每餐耐心地喂,慢慢地他看到我就露出灿烂笑容,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老师和小朋友要帮助他,他不仅不让,还大声的说:“我会穿,我自己穿。”有一天他拉肚子,一下午拉了三次,熊萍帮他换了三次,为他打来温水擦洗,抱着他轻轻揉肚子,帮助消除痛苦。当他妈妈来接他时,看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以及洗干净的三条裤子,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母子两人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再也不是那付哭哭啼啼的样子了,他妈妈说:“非常感谢老师,是你们让我能安心的工作,是你们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使熊萍对他们更加热爱。熊老师在用自己的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从教以来,熊萍得到了学生家长、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赢得老师们的欢迎、学生们的爱戴。
她常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而自己,只想做一个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只要他们能重新记起天空,飞上蓝天,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再苦再累也快乐!”这是熊萍对每个学生爱的心声。 (高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