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4日讯:近年来,鄂坪乡党委、政府立足扶贫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把“输血”救济与“造血”强身有机结合起来,因村置宜、因户而宜,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宣传“扶志”,服下致富“强心剂”。把握好政策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培训会、座谈会、宣传栏、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把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让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的思想,使开发式扶贫观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群众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勤劳向上的优良传统,鼓励贫困户兴家创业,激发脱贫斗志,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爱生活,坚定信心拔穷根、谋发展。
产业“造血”,打造致富“聚宝盆”。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按照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农户、科技示范户作先导、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截至目前,全乡有15户农户发展苗圃幼苗基地,80余户大库养殖和网箱养殖,200余户发展林下养殖,发展50户以黄姜、药材、茶叶等种植,目前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
资金“解困”,撑开致富“保护伞”。放低门槛、简化流程,在整乡扶贫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农户的困难和实际,由政府协调,受理“信誉担保”和“三权三证”抵押的“团体房贷”。针对农村困难党员发展经济无门、发展产业无本、贷款无抵押的三无难题,在全乡开展“红色信贷”服务,面向有发展潜力和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放创业贷款,去年年内共发放红色信贷250万元。搭建基层金融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便衣”,设立2个村级信用社服务网点,为辖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日常金融服务。
技术“扶智”,掌握致富“金钥匙”。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主导产业和各类致富项目相结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利用各村委会、种养殖基地,采取定期培训与随到随学相结合,在聘请专家培训的基础上,重点由当地农业技术员、“土专家”讲授和指导,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科技致富”。(洪金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