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2月3日讯:赵喜洋,男,生于1970年,初中毕业,住竹山县罗家村四组,现任“竹山县罗家核桃专业合作社”和“竹山县赵家养殖专业合作社”菫事长。
2015年10月,“竹山县罗家核桃专业合作社”和“竹山县赵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挂牌成立。同一时,同一天,同一点,同一个人同时挂两块牌子实属罕见。近日,笔者在竹山县双台乡罗家村四组,见到了双台当地有名的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菫事长赵喜洋。这位新型农民,一直坚持追求梦想、吃苦耐劳,才使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坚实的发展之路。
赵喜洋1970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村家庭,1986年初中毕业后,
在农村老家学种庄稼,靠种庄稼只能养家糊口。1989年于是他跟随别人到河南煤矿挖煤,在那里他一干就是10多年。在这10多年里,由于他吃苦耐劳、为人朴实,慢慢就从一个挖煤工成长为管理者,到最后能独立承包煤矿,几年来在他承包的煤矿上100多名工人大部分工人都是双台籍工人和周边相邻的县乡工人,许多工人在他那里挣到了不少工资。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严,许多煤矿纷纷关停倒闭,而他由于待人厚道、不克扣工人工钱,他的煤矿不仅没有关停倒闭,反而越来越红火,这为他积攒了一定的资金,这为他返乡创业创造了条件,不仅购买了小车、大车,还在十堰城区购买了二套楼房,他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雄厚的资本,而且心系国防建设,2010年送儿到西藏部队服兵役至今。
2014年初, 赵喜洋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了解到很多惠农政策,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企业,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他暗自思量:为何不响应党的号召,回家乡发展呢?既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又能帮助群众不背井离乡、长年外出务工,在家门囗挣钱闯一条路子呢?
2014年6月,经过深思熟虑的赵喜洋毅然回到家乡,准备开办家庭农场,成立专业合作社。满怀信心创业的 赵喜洋,回乡后就到乡政府。乡政府领导不仅帮他出主意,建议他依托家乡优势,养殖郧巴黄牛、山羊、种植果树;同时提供各种优惪政策。于是,赵喜洋坚定了信心,租赁了1000亩山场,租赁了200多亩土地;在乡、村、组的大力支持下,投资修建了通往养牛场的1公里公路;在去冬今春先后栽下了150亩优质核桃树,建成标准牛栏、羊栏1200多平方米。现在他的养殖场存栏郧巴黄牛50头、马头羊300多只;种植牧草150亩、药材100多亩、玉米、黄豆100多亩,基本上实现了林上种植果树,林下种草、种药的立体种植模式,帮助25名群众找到了就业门路。今年6月投资3万多元、购买牧草收割、打包机一套,为牛羊过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5年6月, 赵喜洋注册成立了“竹山县罗家核桃专业合作社”和“竹山县赵家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现在己有20多户群众纷纷加入到他的合作社,出现大户养牛3户、达到80余头,养羊大户2户,养殖250余只,从业就业人数达20多人。看到周围群众越来越多地依靠当地资源、利用政策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时,赵喜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欣慰。
“赵喜洋懂得技术,肯吃苦、讲诚信,他不仅采取 ‘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创新致富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而且大力促进了双台乡畜牧业的大发展,同时还为精准扶贫找准了路子,我们现在正准备推广”。双台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高兴恕如实说。到目前全乡共出现大户养牛31户、养羊大户25户;注册家庭农场、农特专业合作社25家,从业就业人数达300多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我计划三年内实现养殖郧巴黄牛200头、马头羊500只的目标,实现绿色农业产业化,带动全村群众养殖郧巴黄牛、马头羊共同走上致富路。” 赵喜洋信心满满地说。(赵虎信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