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守礼
当今,旅游业已成为朝阳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重大。尤其是迅速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热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乡村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者人数大幅增加,发展旅游经济是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动力支撑,无文化就出不了品牌,如何把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融合,做好旅游业这篇大文章,路在何方?基于此,笔者对发展乡镇生态旅游经济以竹溪县兵营镇试作浅见探讨。
一、兵营镇具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为旅游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兵营镇位于竹溪县东部边缘,地处“两竹”(竹溪、竹山)交界处,距县城53公里,东邻竹山官渡、西与县河镇接壤、南与汇湾天宝相交、北与新洲相连。全镇4个村属潘口电站淹没库区、1个村属白沙河电站库区,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4公里,省道水向路自南向北贯穿全境18公里,正在修建的汇两路穿境而过,随着水向路的提档升级,打通了与县城“一小时经济圈”。目前,以水向路为主、汇两路为辅的连贯周边地区的公路网络逐渐形成,潘口电站的下闸蓄水,给发展水上交通带来了便利条件。逐渐凸显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创造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前提条件。
2、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谋划布局,思路明确。2013年,兵营镇超前谋划,提出“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文化强镇”发展战略,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硬环境。
兵营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潘口白沙两大电站库区、迷魂阵、银杏寺、古山寨、双子桥、龙门、松灯、鬼门关、天窗等很多独特的自然景观。
兵营镇秉承“绿色环保、美丽宜居、生态文明”理念,以新集镇为中心,以明家梁、罗汉湾、银杏、小泉河四个中心村庄为依托,因地制宜抓好绿化靓化工程,基本建成了“一镇四区”格局,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天蓝地绿、水清镇美”的美丽新镇。
3、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文化产品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域文化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兵营镇历史文化久远,有迷魂阵古战场文化、银杏古寺道教文化、古寨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兵营”这个名称的由来于古代战争,相传北宋宋仁宗年间,宋朝女将穆桂英在抵抗外侵辽兵时,曾在这个区域安营扎寨,故叫“兵营”,还一度摆过“迷魂阵”,留下拴马桩、跑马场和饮水槽等遗迹,古战场文化底蕴深厚。
兵营镇版图面积169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库区山水风光优美,百姓民风纯朴,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1376米,最低海拔338米,平均海拔870米。林地面积1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0.5%,林木葱笼,山青水秀。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境内盛产檀香玉、黑板石;两大库区形成了10000余亩的水面积,水质优良无污染,淡水鱼种多;已建成茶叶基地30000亩、核桃基地6000亩,年产无公害有机茶2万斤以上;有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3家,年在存栏放养牛、羊、鸡10万头(只)以上。对矿产、茶叶、水产及农副产品融入文化元素进行包装,可开发出特色的地域文化产品,于发展旅游业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存在的困境
1、缺乏顶层设计,没有超前的整体规划设计。兵营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更需要在全县范围的顶层设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科学和全方位的顶层设计,激发建设生态旅游的"一盘棋"效应,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竹溪。
2、地域文化知名度低,对外宣传推介不够。兵营镇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丰富的矿产、水产品、茶叶等农副产品,然而均未能融入文化元素宣传推介出去,缺乏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产品,影响力不够。在招商、融资上、宣传包装方面还需下大力气。
3、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无文化品牌,需进行深度开发。兵营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久远,有迷魂阵古战场文化、银杏古寺道教文化、古山寨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都需要进行深度文化挖掘,以便于综合开发利用,发挥出生态文化旅游价值。
4、交通制约,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进出乡镇只有一条主干道,与周边地区存在很多断头路,交通制约明显,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吸引力不够。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建议
1、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综合协调。全县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立足山水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把兵营镇作为古战场文化的特色纳入全县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并持之以恒打造一条“美丽竹溪”精品旅游线路。
要着力提高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完善旅游资源利用制度的变革,依法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整合资金,开发、挖掘地域文化、地区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有效利用率,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2、突出资源整合,内引外连,打造文化品牌。加快兵营镇旅游资源与临近乡镇旅游对接,竭力促成与新洲、汇湾、天宝、竹山官渡等镇区组群发展、联合招商、资源共享,协同开发竹溪县中部山区旅游开发项目,整合资源加快开发旅游服务区、电站库区水上旅游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兵营打造成处处是景区,无处不旅游的发展格局。
3、充分发掘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措施,提高旅游文化品位。要竭力申报国家级生态镇、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等,大力宣传兵营镇的古战场文化及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下大力气深度挖掘银杏古寺、迷魂阵古战场、罗汉寨等各景点的文化潜力、内涵,并加强宣传推介措施,扩大公众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发人民群众"让自己的家园更美丽"的创建热情,使生态建设与文化繁荣共同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种行动自觉。把兵营的矿产、茶叶、水产等纯天然绿色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包装,开发出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产品。
4、加大景点开发包装力度,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突出古战场、古寺、古寨等特色历史文化科学设置景点,形成一条以迷魂阵古战场、银杏古寺、罗汉古寨、库区水上观光、生态乡村游为骨架的生态文化长廊。加快启动被埋地下的胡敬德重修银杏寺功德碑及神龟挖掘复出工程,重点开发包装银杏古寺、迷魂阵古战场、罗汉寨及水天路生态文化长廊景点。要做到“本地人有说的,外地人有看的”。打造“一山一水”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做好与竹山县官渡镇驴头峡旅游区、新洲镇楠木寨旅游区的对接工作,打造竹溪中部山区旅游观光驿站。
5、全面加强旅游文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态旅游打好坚实基础。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其文化建设除抓好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外,还要抓好旅行服务、旅游接待、旅游景点的文化建设。旅游景点要营造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借以提高旅游区的品位和档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在集镇、罗汉湾、白沙建设三处水运码头,引入市场机制,整合社会力量,配套旅游船只和水上娱乐设施,打通水上旅游通道;二是打通兵营镇与竹山官渡镇的断头路,对集镇至银杏和罗汉湾的通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增加兵营至县城的客运班次,提高公路交通运力和安全保障力度;三是扩大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以发展农家乐为主,在现有3家农家乐的基础上再发展5农家乐。逐步形成以餐饮住宿、养生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作者:竹溪县兵营镇文化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