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5月29日讯:竹溪县丰溪镇地处大巴山脉腹地,山场面积达55万多亩,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全镇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有1200多种,道地性强,素有“黄连之乡”、“高山药库”之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造就了丰溪中药材的优良品质,出产的佛手连,医药界俗称北岸连,小檗碱含量高,经药检机构认定,质量居国内8种黄连之首,被医药专家列为正品,2014年,以丰溪为主产区的“竹溪黄连”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纳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丰溪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近年来,该镇将发展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领导,健全服务体系。该镇把药材兴镇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专业办公室,将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各级组织和全体干部年度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建立药材产业发展责任制和联系点制度,规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药材重点村、3个重点户,坚持干部力量向药材产业集中,部门工作向药材产业倾斜。农技服务向药材产业拓展,部门工作向药材产业靠拢,电信网络为药材产业无偿提供市场信息,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围绕药材抓服务的合力。
规划先行,优化产业布局。坚持“药材兴镇”不动摇,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管理,推动了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30多个,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其中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黄连、玄参、党参、梭椤、冬花、桔梗等6种大宗药材年产量达1200吨,产品远销安徽亳洲、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广西榆林、四川成都等地,年产值达7800万元,正常年景亩均收益达到3000元,药农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以高子河、辽叶、凉桥、丰溪、界梁等5个专业种植村为主的5大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以辽叶、高子河山区为主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初步实现了以地道品种为主导的规范化、多元化、基地化种植,丰溪镇也已成为鄂陕渝周边地区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政策扶持,强化龙头示范引导。一是扶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药源基地,推行“订单”种植,推广“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和林粮药间作的模式,实行“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及大户承包、反租倒包等多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优势产业带。同时探索开展药材种植保险业务,保障药农的种药积极性。二是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每年镇政府筹资10万元,对定地块、定品种、定面积的镇级基地示范片(含苗圃),每亩奖农户50—200元(熟地黄连、梭椤200元/亩,其它50元/亩)。三是突出大户奖励。每年年初大会上对发展药材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大户进行表彰和资金奖励。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先后筹资近1500万元新修药材配套公路35公里,架设桥梁5座,人畜饮水工程3处。四是加强金融扶持,扩大示范效应。对大户发展,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困难,采取上争政策项目支持,下争银行金融贷款的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近3年来,仅对药农、中药材合作社提供金融贷款达到255户,发放贷款1155万元。(陈林、夏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