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5月26日讯:丹江口市坚持把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生态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主推四大模式育主体,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态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人才引领”模式。丹江口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以人才引领基地发展。市委、市政府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重奖农业领军人才,同时,高薪引进农业人才、创新方式培育乡土人才、出台政策留住拔尖人才。配套400万专项经费对“三农”考评先进乡镇、进步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成绩突出单位、全市重点工作落实优胜单位进行奖励。近日,又对“江口桔乡”等5家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吴红梅等9名领军人才分别给予2万元、3000元的奖励。全市涌现出张丙华(丹江口巿骞林贡茶基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元君(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亮国(丹江口市亮国生态中种养家庭农场主)、沧浪橘海、农林博览园等一大批农业领军人才和示范基地。
“农企共建”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协调联动”方针,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思路,鼓励企业租赁或承包一定规模的耕地或林地,投巨资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农户在建设好的基地里实施订单生产或者务工。全市涌现出玉皇顶果园场全力打造的已被批准的省级“生态农业观光园”、湖北北斗星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习家店小茯苓农林博览园、辉华农贸公司在凉水河镇兴建的“江口桔乡”、湖北霖煜农公司在蒿坪镇兴建的万亩核桃基地、湖北农门农业在六里坪镇孙家湾建设的农门春天武当生态园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较为突出的农企共建基地50多个。
“多村联合”模式。按照“大园区+大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强镇镇、镇村、村村联合互动,推进生态休闲产业大基地建设。以凉水河镇、石鼓镇、蒿坪镇和习家店镇联合打造的“沧浪桔乡”、“江北林廊”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大基地已初具雏形;以蒿坪镇王家岭、黑垭、余家湾、卢嘴等村初步建成的4万亩集核桃、小杂果、生猪、家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以三官殿办事处狮子岩村、土关垭镇龙河村为核心着力打造的“武当花谷”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蜚声省内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政银企”协作模式。资金是基地发展的保障。近日,市政府出台了“邮政惠农贷”工作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可为经市经管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市域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不高于50万元、20万元、50万元、50万元、1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的贷款,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100%、50%、50%的利息补贴。同时,专门安排了200万元保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担保(贴息)、银行放贷、企业融资,有效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提升了基地规模和基地品质的建设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