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20日讯(李军):通村水泥路环绕村落,通村客车开进村庄,城乡物流互联互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涌动,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湖北十堰农村正在迅速崛起……而这背后巨大的推动力,源于十堰农村交通“短板”变“跳板”。
十堰落后的农村交通过去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十堰将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行工程”和“一号工程”,凝聚合力,整合资源,大力推进以“村村通公路”、“全域公交”、“村村通客车”、“城乡物流”等为重点的城乡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金整合、目标考核等方面保障项目“落地生根”。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实现“行有路、候有站、坐有车”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目标。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2707公里,100%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已建成乡镇五级以上客运站91个、候车亭、招呼站2477个,乡镇等级客运站比例达72.2%;开通农村客运班线591条,投入营运车辆1387台,100%的乡镇和81%的行政村实现通客车。累计新建和改建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67个,60%的乡镇建有农村综合服务站,形成市级物流园区、县级货运站场(物流中心)、乡镇综合交通服务站、村组物流网点四级网络。全市已有物流企业1196家,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业物流、商贸流通物流、农产品物流、大宗原材料物流、电子商务、快运物流等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其中许家棚物流园区、寿康、新合作、恒通等一批知名龙头物流企业,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城市、农村物流的双向有序流动。
“过去年收入也就两三万元,现在保守估计有10万元,五层的小洋楼也盖起来了!”竹溪县新洲乡做百货生意的个体经营户柯美琴高兴地说。
柯美琴做了20多年百货生意。过去,她每年至少去武汉进10次货,一趟下来,仅车费加食宿费就得花1000多元,经营成本很高。自该县县乡村三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建成后,她只要打个电话给武汉供货商,货物很快就能送到家门口。“不出村便可以进到想进的货,成本降了,利润高了,卖给乡亲们的价格也便宜了。”柯美琴说。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竹溪县商贸流通行业日渐活跃。目前,该县已成功引进顺丰、中通、汇通、圆通、申通、韵达等物流企业20余家。大量物流企业的进入,为该县群众网购、托运、快递等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有效推动了商贸物流快速发展。
为服务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十堰提等升级跨越房县、竹山、竹溪3县的干线公路,建设沿线8个城镇、373个村的互联互通公路,开通了竹山县城至擂鼓镇、竹溪城关至县河镇等多条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房县、竹山、竹溪物流中心,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竹房城镇带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带动了沿线经济和社会发展。截至2014年底,竹房城镇带城镇化率达到61.5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5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3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5%、149.4%、 98.9%、 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