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4月17日讯:近日,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湖北十八里长峡、重庆五里坡、陕西黄柏塬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林规发【2015】40号)文件,对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4—2023)予以批复。
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属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南北动植物区系基因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10个3”:保护区地处鄂陕渝3省(市)交界,总面积313平方公里,植物种数近3千(2915种),脊椎动物种数3百(318种);长峡管理局有3大职能(资源保护,经济发展,社区管理),经过了3大发展阶段(1988年,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省级;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辖3个村,设3个管理站(规划5个),辖区人口近3千(常住2610人);保护区有3 “最”,即在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长峡有维管植物204科1004属2915种,有红豆杉、珙桐等国际公约或国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53种(红豆杉群落面积达273.6公顷,4104亩;珙桐群落面积达143.7 公顷,2155.5亩)。先后发现了百年绝迹植物小勾儿茶和陕西羽叶报春(小勾儿茶株系达40个,占全国67.7%,陕西羽叶报春填补了世界标本史上一个空缺),在全市原始生态保存最好(区域内森林覆盖率96.2%,天然林比重占97%),在全省生态旅游开发前景最好(生态资源没有遭破坏)。
国家林业局要求,《总体规划》所需的建设资金,根据建设项目性质,需要中央投资扶持的,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工程建设项目单报单批;需要地方财政资金或贷款方式解决的,由省林业厅、市林业局予以落实。除保护工程项目外,其他工程建设项目需另行履行报批手续。此规划的正式获批,标志者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能力建设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王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