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2月13日讯:“共产党万岁!我享的全是共产党的福!今后,外面无论再下多大的雪、刮多大的风也不用担心啦”,寒风刺骨的腊月二十四日,农历小年,已经78岁的刘本和与老伴一起住进了免费分来的砖木结构新房里,感觉不到一点凉意,缝人便夸共产党的政策好。
刘本和是双台乡双台村7组人,该户原来居住在离公路5公里远的半山上,房屋墙体是石头,房顶盖的是茅草,夏天漏雨,冬天受冻,那住的房子根本就不叫房子……属D级危房,同时还是该乡的特困五保户。
这是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为困难群众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像刘本和一样,2014年该县通过危房改造资金,全县有1200户对象告别了危旧房,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该县农村危房数量大,分布地域广,涉及困难群众多,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不少农民群众还居住在茅草房、土墙房里,天干防火灾,下雨怕倒塌。
如何将危房改造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14年,该县县委、县政府把危房改造作为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抓出成效,该县财政还最大限度地整合交通、水务、发改、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共计3500多万元资金投入危房改造工程,在所辖的宝丰镇、上庸镇、官渡镇、麻家渡镇、大庙乡、双台乡等17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采取集中连片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对1200户对象的危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或新建,把住在交通闭塞、缺水缺电的危房户搬迁到公路沿线或集镇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集中建房、集中安置,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住房难、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就医难、上学难的“七难”问题。
该县上庸镇吉鱼村,有35个贫困户分散居住在13个山头和22条偏僻的山沟里,中间还横亘“一条江”-----潘口水库,生产、生活环境相当恶劣,为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特别是住房困难,去年该县采取危房改造资金补助一点、扶贫资金挤一点、政策整合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在各种环境相对优越的烟袋岭进行集中安置,集中安置点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通水、通路、通电及简易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建设都由政府买单,安置点内还建起了农民健身广场和医务室,首批35户危改对象132人已于今年春节前迁入新居。(郭迪福、伍长林、周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