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2月10日讯:早就听人说黄龙喜是个“土财主”,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个年近70岁的黄老,每年足不出户却在深山的泥土里创出10多万元的“金疙瘩”,靠的就是永远搬不走的土地“杂货铺”。
农历“大雪”节,笔者在单位领导的安排下,专程前往黄龙喜家取经,以便县财政局为“精准扶贫”对象找到加“精准”的“灵丹妙药”。
这天,晴空万里的湖北省竹山县只有蓝天没有白云,我们一行5人徒步20多公里,3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了黄龙喜家的对面山上,眼前顿时一亮:只见在他房前屋后的地面上,布满了各类形状各异、不规则、星罗棋布的原始竹编“晒场”,像露天“杂货铺”一样,摆满了金色的玉米、大豆、稻谷、花生、红苕干等杂货。
黄龙喜世代都住在溢水镇天桥村,小地名叫幽雅沟华家营,在一条狭长的山沟里,过去曾是一个行政村,叫幽雅沟村,曾经400多人居住在那里。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外出务工,大多数选择在外地安家,还有一部分人易地投亲靠友外迁,经过20多年洗礼时代的变迁,就他一家6口人,住守至今。
开土地“杂货铺”是黄龙喜致富的秘诀,他在种植业上有玉米、蚕豆,稻谷、土豆、花生、大豆和油菜等近16个品种。因地制宜的在土里开“杂货铺”的好处是,可以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可以应对不同时间段的社会需求,不怕市场冲击,农产品价格有起有落,但总有一、两个品种适合当年的市场波动。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土地“杂货铺”,每年收益却相当的可观,黄龙喜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杂货铺”今年的账:“收玉米8000公斤,按市价可变现16000元,全部酿酒就变成50000元,稻谷2500公斤折价8000元,大豆2500公斤至少可变钱10000元,油菜籽15000元,还有养殖业,郧巴黄牛、竹山打鸡、黑猪、马头羊等名贵品种应有尽有……年终人平纯收入5位数应该不是问题”,最后他乐滋滋地说:“我提前5年进入小康,生活在条件差的农民,只要脚踏实地的选准项目,并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一定能走上富裕之路”。(郭迪福 田胜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