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0月9日讯:竹山县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打造特色农业的进程中,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创新、产业链延伸、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尝试与实践,互联网+农业特色的县域经济魅力正逐步彰显。
互联网+产业,在优化结构布局中彰显地域优势。该县立足自然条件禀赋,总结多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践经验,继续紧盯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两个方向,借助互联网信息和大数据,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稳步扩大茶叶、中药材、林特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进现代农业经营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畜牧、食用菌、鲜果等立体设施农业的比重,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彰显比较优势。
互联网+生产,在精准生产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在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全覆盖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建立连接市场动态的市场服务体系,及时发布农业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互联网+品牌,在品牌创建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该县大力培育具有竹山特色的有机茶、放心肉、优质油、特果蔬、小杂粮等五大优势农产品,加强商标注册,开展三品一标,目前全县已有6个品牌获有机食品认证,3个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5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互联网+经营,在体制创新中推动经营方式转变。该县创新整合商务、物流、农业、移动通信等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中心,初步选定30个村作为先行试点,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搭建了专业化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电商,在完善站点建设中提升市场竞争水平。该县采用“企业+基地+网店”、“合作社+基地+网店”等模式,在淘宝、秦巴电商城等平台创办食用油、山野菜、圣水绿茶、十星红茶、绿松石等竹山特色产品网店和专区。形成了网上有专卖平台、县级有产业园区、乡村有服务站点、上下连通的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杨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