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竹山县竹坪乡安河口村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3日8:43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10月13日讯:10月11日,竹山县竹坪乡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徐东,深入到该乡安河口村,督办检查精准扶贫工作,仔细查看了公示栏中的“竹山县竹坪乡安河口村贫困户精准脱贫一览表”后说:“这次排查的贫困户对象精准,致贫原因分类精准,帮扶的措施精准,切合实际,有创新精神,要的。”
    笔者在公示栏看到,该村将贫困户的户主姓名、住址、家庭人口、联系电话、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年度、帮扶单位、责任人、责任人联系电话等公示得一清二楚。将63户贫困户合理分配给了18名公路局干部、3名乡干部、5名村干部和21名致富能人,由他们负责帮扶贫困户脱贫。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宝介绍,联系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县直单位是竹山县公路局。该村除15个五保户外,还有63个贫困户,贫困人口210人。按照“内修精神、外修生态”的总体要求,采取“关爱扶贫、金融扶贫、精神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技能扶贫和能人扶贫”等7个扶贫模式,制定了精准扶贫流程图和扶贫攻坚作战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16年脱贫37户119人,2017年脱贫26户91人。
    这7个扶贫模式如何开展?该村文书杨国意做了详细介绍。
    他说,“关爱扶贫模式”,就是让无儿无女,无劳动力,年事已高的五保户,采取关爱的措施,让他们住进村福利院进行集体供养,让他们安度晚年。
“金融扶贫模式”,就是采取由村委会出面多方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激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能力优势,自主脱贫致富,走金融富民之路。
    “精神扶贫模式”,就是针对有劳动力,但由于长期安于现状,思想保守的贫困户,教育他们解放思想,克服安于现状、等待观望的思想,让他们振奋精神,焕发活力,积极进取,走教育富民之路。
     “产业扶贫模式”,就是积极发挥该村目前已经成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黑花生专业合作社”和“林特产业专业合作社”等项目,组织该村贫困对象,参与专业合作社管理和劳作,走产业富民之路。
    “搬迁扶贫模式”,就是组织居住环境较差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让他们搬出穷窝,改善生存环境,让他们放弃贫瘠的土地还林还草,腾出更多时间外出打工挣钱,这样既可以收获退耕还林的收益,也可以挣到更多的打工钱,走生态富民之路。
     “能人扶贫模式”,就是组织该村的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经理、外出务工老板等先富裕起来的能人,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带领他们早日脱贫,走共同富裕之路。
    该村致富能人潘城葆信心满满的说:“我帮扶的3个贫困户,立马带领他的劳力到我的建筑工地,让他们当架子工,保管他每年都能挣到五六万元,只要长期跟着我干,他们想不脱贫都不行。”
据悉,竹山县结合实际,创新扶贫模式,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按时摘掉“贫困帽”。(张云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