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共和国的壮举——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调水之际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9月23日7:49 文章编辑:原野
 

张家国 陈迪燚

 

十堰网923日讯:雄奇壮美的汉江峡谷,举世瞩目的丹江口大坝。

公元20059261030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宁远站在巍然耸立的丹江口大坝右岸的顶端,用他那特有的宏亮的声音向全球庄严的宣布:“丹江口大坝加高正式开工!”

霎时,壮丽的汉江两岸沸腾了!

欢笑声,鼓掌声,军乐声,礼炮声震撼了汉江的山山水水。

这是一个华夏儿女魂牵梦绕60余年的历史时刻!

这是一座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谋利的不朽丰碑!

此时此刻,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盛典的数千名建设者,喜悦之情难以形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或是英姿勃发的施工者,还是为南水北调腾出家园的丹江口人,他们谈起毛泽东主席半个世纪前的宏伟构想,谈起了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关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难忘情景。

75岁的孟秀英,是率先为丹江口大坝加高献出家园的26万名移民者之一,她两次迁移、五次搬家,最大的愿望是活到2014年亲眼见到丹江口水库的水流到北京城。

老移民王朝礼说,我们搬出世世代代的故土,多少有些损失,一想到南水北调是共产党为子孙后代造福,我们损失多少也值得。

老移民的肺腑之言,真切的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丹江口人没有理由不自豪!没有理由不悲伤!没有理由不回忆。

1968年到1980年,丹江口市共淹没347平方公里的土地,历史文化名城古均州、规模恢宏的静乐宫以及一大批武当山宫观沉入水底,先后共动迁移民16万余移民,外迁到襄阳、宜城、枣阳、南漳、仙桃、汉川、武昌等8县市。

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从2009年到2012年,丹江口市共动迁移民9.8万人,外迁到襄阳、谷城、宜城、枣阳、天门、江陵、武汉等地,动迁人口占丹江口市总人口的20%

26万移民,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普通,都是那样留恋故土,都是那样依依不舍,如同一粒沙,一滴水,但他们汇聚拢来则如高山,似大海,具有无穷的能量。正是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人民才能饮用到甘甜的汉江水。

请记住:从这里流向北方的每一滴水都饱含着全体移民以及丹江口库区所有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195321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特请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同行视察长江“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此话一出,语惊四座,非伟人风范,高瞻远瞩,谁能有如此气魄?从毛泽东1952年视察黄河第一次提出从南方借水给北方的思路到1958年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南水北调”,仅仅6年时间,这一前无古人的宏伟设想便从伟人头脑中的设想变成工程蓝图,并将在千万个劳动者手中一步一步逐渐实现。

因为他们懂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在共和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位置与特殊作用。

因为他们懂得南水北调会给北方亿万人民带来多大的富庶与欢乐!

因为他们更懂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背靠这无与伦比的强大靠山:

——有共和国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的强劲支持;

——有13亿各族人民的鼎立相助;

——有当今中国和世界最先进科学技术的可靠保障;

——有湖北、河南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

水从汉江来,流向北方。为了国家的利益,丹江口市敞开胸怀,将自己的10万儿女远送他乡,上演了10万亲人远别离的人间悲喜剧,10万丹江口儿女系国家,以调水为重,告别故土,寸断肝肠,一步三回头,挥手离去。

为了完成艰巨的移民任务,千名党员干部全力以赴,亲力亲为,忍辱负重。

清甜的汉江水既将正式流向北方,请人们不要忘记这一座丰碑,浸染了许多移民人的雨水、汗水和泪水,甚至还有血水。

如果在调水仪式上要感谢的话,首先感谢这些伟大的移民,他们挥泪离别故土,为的是今天让一江清水北上。

丹江口铭记你们!

汉江铭记你们!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