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6月20日讯(王义富、黄祖文):宝丰镇石串村外出务工当包工头的返乡青年农民邵云,今年投资50余万元,修了路,建起了100头养牛场,建标准化牛栏两栋,已购买郧巴黄牛42头。利用当地荒山和盛产的玉米秆、稻草、花生杆做氨化饲料,大豆、玉米做精饲料。正式当起了“牛倌”。 1997年初中还未毕业的邵云,先后到谷城过渡湾电站当小工,在外摸爬滚打闯荡10余年,2010年在福建青云山隧道包工程当包工头。带领60名外出务工人员,经过3年打拼,一跃成为百万小老板。2014年邵云回到家乡,用当包工头挣来的钱,瞄准了市场行情,投资50万元建起了养牛场,购买种母牛20多头。俗话说:每头母牛下母牛,10年9头牛。循环发展养牛力争年底到100头养殖规模。 为建养牛场,投资5万元请挖掘机修通了,通往养牛基地的进出山路1.5公里。投资6万元,建肉牛饮水池4个,铺设管道1500米。购买运输饲料的四轮车一台,还固定两名劳力常年饲养肉牛。 镇防检站技术员黄祖文每月定期上养牛基地服务一次,指导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免费发放防疫药品,实行生产,经营、销售一条龙服务。 据邵云介绍,春夏季每天早上5:30分把牛赶上山吃露水草,9点赶回牛栏休息,下午5-7点再赶上山。一天放牧两遍,把牛养得膘肥体壮。母牛已产仔牛10余头,有的牛仔长出“怀抱子”的牛角,两个角向内弯,枣红色的毛,十分好看。秋冬季利用当地农作物桔杆回收做氨化饲料,既解决农民随地焚烧桔杆不良习惯,又备足肉牛过冬饲料,确保冬季肉牛不减膘,年关能卖好价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