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6月19日(卢波报道)讯:昨日,笔者采访了中国诗经学会会员、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市民俗学会会长、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和十堰市市民俗学会、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顾问胡继南。他们介绍了即将出版的六本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尹吉甫故里房县诗经文化、宫廷文化、房陵文化研究、国风文化神农武当医药歌谣、房陵锣鼓歌、门古寺民歌、秦巴民俗风情等文化内涵深厚,地域特色显明,是认识了解房陵历史文化的珍贵典藏书籍,不仅深层次的研究论述了房县以诗经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底蕴深厚,区位独特,诗祖故里,名山秀水,风光绮丽,忠孝名邦,诗经之乡,民歌海洋,可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填补了我国历史文化相关领域的空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正洪介绍说,房县古为房陵,东临荆襄,西通川陕,北接武当山,南连神农架,自古“蜀东孔道,秦巴咽喉,荆楚屏障,驰骋两江”,乃中国之腹地,居南北之分野,承东启西之中轴也。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原始人类活动地、女娲炼石补天地遗石青峰山上、炎帝神农尝百草地、尧子丹朱避舜于房封国地、诗祖周朝太师尹吉甫故里及食邑地、西周诗经文化采风地、神奇和氏璧荆山之首房陵景山阴峪河传奇地、三苗部落居住地、且人部落(且兰古国先祖)居住迁徙地、汉民族创世史前神话《黑暗传》发现地、48位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特放地、战争年代根据地、神秘野人传说地、得天独厚旅游地等十四名地之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四书”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袁正洪自1980年开始收集研究诗经尹吉甫文化相关资料百余万字,其中撰写了30 多万字的《中华诗祖尹吉甫之研究》。西周太师尹吉甫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大诗人,《诗经》的采风者、创作者、编纂者,亦是被歌颂者。研究表明,尹吉甫是房陵人,仕于周,征战于山西平遥,食邑房,卒葬于房。房县尹吉甫宗庙宝堂寺是古代石窟艺术建筑,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还有尹吉甫祀庙、祠、墓等文物遗迹,相传房县有尹吉甫墓有12座,现收集了解到民间相传的尹吉甫墓遗迹有9处。尹吉甫镇白鱼河万峰山下狮子山宗庙石窟艺术建筑与洛阳石窟、武当南岩可媲美。在石窟前的宝堂寺宗庙前有明代房县县承李南金、知县胡壁主持立的龟驮碑《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碑帽为二龙戏珠浮雕,碑座为一翘首石龟,形象逼真;另有《万峰山宝堂寺建造记》 ,还有尹氏后代等功德碑等,这些碑文记载了宝堂寺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庙宇。
房县青峰山位于亚洲大断层的中部,是8亿年前地球第一次造山运动留下的最古老的断裂带,青峰断裂带早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约7亿年,为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把这一大断层命名为“青峰断裂带”——六里峡至陡口坝,亿年古地质遗迹河床。几亿年前火山爆发时形成的长10多公里的古河床地质遗迹,形态起伏,分布密集,规模壮观的冰臼石奇特河床,“石浪”滚滚,令人称奇叫绝。
房县宝贵的矿藏资源——可谓名列世界矿泉水前茅。房县天然优质矿泉水,是世界著名的青峰地质大断裂带特定地质条件下,从地球地壳内3000多米深处涌出的露头水,富含有3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比法国依云矿泉水多17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国家权威专家论证,称之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饮医两用天然优质矿泉水,可谓是世界第一。还有建设的温泉疗养健身、文化休闲、体育运动、温泉疗养、运动保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化、情景温泉旅游度假区,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中的休闲度假胜地,也是集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房县青峰山麓的仙人峡地质结构复杂,山上怪石嶙峋,奇岩如画,还有红石桩奇洞、大岩屋、神龟石(亦名玄武石)、仙人脚、二郎神泉眼等自然景观。与仙人峡紧接的封神洞是一个深邃迂回的特大溶洞,洞内洞洞相连,岔洞绵延,洞景各异,有石笋、石柱、石帘、石花,有的像神仙聚会,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玉柱从顶垂直到地,有的像波涌连天,有的像定海神针,有的像白鹤献祥,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尹吉甫镇尹公谷,谷口如壶口,万千绿意尽锁于谷内。河谷幽长,谷内流水潺潺,或坦或急,水声清脆悦耳。河谷曲曲折折,忽明忽暗,若隐若现,谷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有奇峰异石、清泉飞瀑。四时之景各异,春有花草,夏有流瀑,秋有红叶,冬有白雪。相传“中华诗祖”尹吉甫曾在采诗、编诗、吟诗,文化底蕴丰富。珠藏洞是一个大型溶洞,洞内石窟石笋林立,与尹公谷隔山相望。
古南河库区风景秀美,水面碧波千倾,天水一色,山青水秀,美丽如画,奇山异石,独具姿彩。荡漾在绿波之上,人绕水转,山随人移,人如画中行,山似水上飘。令人心旷神抬,乐趣无穷。水库沿岸,夹岸奇峰对峙,陡壁峭拔,野藤倒挂,山环水绕,让人心旷神怡。南河库区开发钓鱼场、游乐场、烧烤场等娱乐项目和水上竞技摩托艇、水中滑板、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发展度假村、观光农业等,是娱乐、健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以及尹吉甫镇还有多处天井、地缝,是旅游探奇之地。以上众多的景点充分表明了房县东部,以诗祖尹吉甫宗庙万峰山宝堂寺生态旅游源为主的旅游资源充满魅力,房县东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可谓:“上山拜祖,下洞探幽;进谷观景,水上荡舟;天然氧吧,林下养生;矿泉水都,休闲度假。”
房县野人洞、野人谷、挂榜岩,集奇洞、异穴、苍山、秀水、幽谷、险峡、溪流、飞瀑、奇峰为一体,被称为十里长峡,是生态旅游的魅力画卷。
《诗经》开篇《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首诗是反映后妃之德的爱情诗。据《房县志· 卷二· 山川》载:“”房县古有二条沮水河,“沮水,在东南二百里。《水经注》:沮水出房陵县维水。” “沮水自房县小河口出口,悬流而下,冲花激浪,漩入海眼,声如迅霆,响振山谷。”据《房县志》载汪魁儒《银线穿珠》诗曰:“房城四面望团圆,沮水分流到处沿。城似明珠浮赤野,水如银线贯丹渊。”这清楚的记载了房县潵诲堰至房县县城西河古为沮水河,千古诗经相关民歌至今在房县传唱,房县沮水河岸的西河乐园,每当夜晚,成千上万的歌手在此唱诗经民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房县地处中国中西结合部,承东启西之地,被专家称之为颇具代表性古文化沉积带,民俗文化深厚,孕育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千百年来房县民间延承的浓厚的、原生态的房陵婚庆民俗,颇具秦巴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情,极具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农村婚庆司仪可操作性,深受百姓的青睐。享誉世界的房县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独特的黄酒酝酿工艺、浓郁的房县饮酒习俗,令人无不陶醉。
2003年11月16日,袁正洪在参加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座谈会上发言,建议通过整合十堰、宜昌、恩施、神农架及襄樊西部的保康、南漳等地的生态经济资源 “建立鄂西生态经济圈,对接武汉城市圈”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吕东升十分重视,及时发《参阅件》,受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高度重视并批示,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等经深层次研究深化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省委、省政府将此做为重大战略决策。此文获全省党委政研系统一等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实施,房县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颗明珠。
房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强县。房县境内有小武当望佛山、西武当、赛武当、万峰山、尧治崖、景山、九焰山等名山,还有粉水、筑水、沮水、维水、蛮水、沶水、阴峪河、南河等秀水,有白龙洞、黄龙洞、黑龙洞、红崖洞、红莲洞、珠藏洞等钟乳组成的地下宫殿,名山秀水,奇洞异穴汇集,是独特的旅游胜地。房县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一江两山” ,即宜昌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的黄金旅游线上,生态旅游得天独厚,是我国华中地区、湖北西部的“秦巴生态屏障”中的一颗“绿色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