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房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受欢迎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6月16日8:34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6月16日讯():6月13日、14日,房县文体局、房县文化馆分别在房县东城小学、房县诗经广场举行“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6月14日是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围绕“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非遗传承,人人有责”为活动主题,房县文体局、房县文化馆为进一步加强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宣传展示,让广大民众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并自觉参与依法保护工作,营造全民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促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大社区和民众中更好地传承发展,分别在房县东城小学、房县诗经广场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宣传和非遗产项目传习展演等系列活动,通过图片展出、节目汇演、现场技艺展示、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现场观众集中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据悉:房陵非遗文化积淀深厚,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共同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其主要的文化形态有神农文化、诗经尹吉甫文化、忠孝文化、宫廷文化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房陵文化。
    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06年。至2013年,共整理116个项目名录,收集整理民间歌曲12000首,民间曲牌20多个,民谣300多首,盘根歌20多万字,收集民间故事8500篇,民间谚语15000条,民间音乐(曲谱)1500首,民间戏曲(包括皮影戏剧本)800出,皮影2箱,古唱本100册,手抄民歌本12000本,有关文物150件;民风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录像资料15本,录音磁带120盘,拍摄照片1.5万张;输入并上传省非遗数据库资源、条目共365条。其中,十堰市民俗学会和房县尹吉甫镇(原榔口乡)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尹吉甫的传说》、《孟宗•孝子黄香的故事》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正在由省向国家作为重点名录进行申报。十堰市民俗学会和房县门古寺镇申报的《房陵锣鼓歌》、房县文化馆申报的《薅草锣鼓》和《房县黄酒制作技艺》等十项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
    在进行非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申报工作的基础上,诗经文化专题片《千年文化话房陵》,并将诗经民歌、尹吉甫传说故事,诗经文化等重要文化成分结集成《房陵文化系列丛书》进行了出版发行,不仅汇集了房陵民间文化的普查成果,也是对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具体实践。
在宣传活动中,有来自谭氏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荣志;房陵烙画传承人许光建;房县黄酒、房县相氏正骨传承人等现场展示技艺。
    在参展中,来自全县不同岗位的参观者,对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讲解、展示和介绍,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到房县非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让人们更加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房县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魅力无限。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更将使广大市民深深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公共的、精神财富,需要人们共同热爱保护和弘扬传统,让城市历史文脉世代传承。遗产日不是纪念日,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要使公众成为文化遗产日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者。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只是远离我们的生活、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共享的精神食粮。同时在城镇化快节奏发展的今天,将大众目光再次聚焦在非遗这个源自民间的瑰宝,使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产生更深层的认识,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入到一个与城镇化和谐同行的崭新阶段。为房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活力。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