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国
十堰网5月30日讯:5月22日,新华网报道: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说:“尽管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地名管理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乱象,主要表现为‘大、洋、古、怪、重’现象。现在每年约有2万个新地名产生,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开展全国地名普查。为此,我国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摸清家底的同时整理乱象,规范管理。”笔者闻之,为之叫好。
众所周知,给孩子取名是很“私人”的事,给孩子取名叫什么“狗”什么“花”的,那是家长的事,但给一座城市、一个街道、一个村庄取名,好像有些不能那么随便,因为一个地域的地名,关系到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但分析如今有些地名,粗作分类,计有五怪:一是大。有些地名动不动就是广场、商城、国际园,但实际上,广场不大,商城也就是一个小铺面,国际园也是一块不到1000亩的园区。二是洋。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起一些洋气点的地名,什么“凡尔赛宫”、“丽莎影城”、“玛丽时装城”,这些“洋”地名不仅让群众看着一头雾水,也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三是古。一些地名喜欢仿古,好像越古越有文化,什么“帝王酒家”、“皇家娱乐城”、“帝都公寓”、“帝殿宾馆”、“诸葛村”、“唐僧村”、“唐人街”等地名。四是怪。明明是土桥路和八公里路,两个合并后,叫“土八路”,还有什么“二房街”、“大地主庄园”、“北霸天酒店”,“大东亚饭店”等。五是重。一个县市、一个城市都有重名现象。某一个城市里仅“新村路”、“东城路”、“西环路”就有6条以上。
说到这里,取地名要不要规范管理不言自明。上述诸多“大、洋、古、怪、重”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官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随意“拍脑壳”乱起名的恶果,更有甚者,只要给钱,为了经济效益,出卖街道、道路、地名权,不讲文化,不讲历史,不讲地理遗产,多怪的地名都敢取,多丑都要取。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在摸清中国上亿地名家底的同时,严格整治乱象,规范管理,由民众表决、专家论证、地名政务公开,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弘扬地名文化的正能量,把地名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新型城镇化开发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区域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规划引领地名管理工作,让芳香美丽的地名载入历史档案。
(作者: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