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竹溪县司法局构建大调解格局的和谐乐章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3月12日8:21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3月12日讯(李耀武 翁泽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断加快,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碰撞,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疑难复杂矛盾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竹溪县司法局按照省委政法委和市委政法委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实际,从化解疑难复杂矛盾入手,构建起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维稳体系,把众多疑难复杂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纠纷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展现了一幕幕感人场面,奏响了一曲曲和谐乐章。
  贴心调处化民怨
   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竹溪县坚持以人为本,带着对群众的浓浓情意,时刻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民解忧,感动了百姓,收获了和谐。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错判,竹溪县泉溪镇农民李明军不仅与大学失之交臂,而且失去了分配工作的机会,无业状况使得生活难以为继。成家立业后,李明军的妻子又患有精神分裂症,子女大龄未成家,他本人也一直疾病缠身,生活十分拮据,一贫如洗。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在漫漫的上访路上,一次次艰辛上访,一次次失望而归。 2013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的明媚和灿烂。县委、县政府为他办理了社保手续,县财政为他代缴了2.8万元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把他的儿子安排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开民以来,县委政法委的领导再次来到李明军家中,为他送去了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了李明军的心,饱经风霜的老人潸然泪下。
  群众决策解民难
   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保障、遗留的人事编制和工资待遇等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矛盾,更是引发集体越级上访的导火索。
  肖华等15人,原为竹溪县乡镇合同制干部,自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未能进入财政编制,一直没有工资。2007年后,实际开支仅为标准工资额的60%。肖华等人多次集体上访,要求解决工资待遇问题,维护基本的生活权利。
   面对当事人的热切期盼,面对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急切需求,竹溪县决心彻查问题,化解民怨。由县长主持,召集财政、人事、乡企、畜牧以及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进行专题研究,从民众需求出发,依据调查事实,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克服财政上的重重困难,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了。
  联合下访止民争
   变上访为下访,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有效措施。多年来,竹溪县始终坚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乡村、社区和企业,了解民意,化解民争,理顺民心。
   开展“大调解”工作以来,竹溪县专门成立了由人民调解员、政法干警、行政机关干部等组成的联合调处小组,并把全县划分为15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1个调处小组,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定纷止争。
   2011年的冬季,泉溪镇泉源村村民彭某因做粮油生意急需用钱,便和妻子一起找到同村的好友胡某借了3万元钱,并口头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到期后,胡某向彭某催要多次,彭某拒绝还钱。欠款一拖就是两年。2013年11月,两人的矛盾激化到顶点,两家人各持棍棒,随时都可能大打出手,一场血案一触即发。
   联合调处小组在矛盾纠纷排查中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深入该村与胡某和彭某接触。经过恳切交流,全面了解案情后,调处小组对两家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耐心的调解,最终达成了还款协议,使这起民间借债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村民关系重归于好。
   春风化雨润万物,真情调解暖人心。竹溪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调和的是干群关系。如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深入开展,秀美富庶的竹溪大地劲吹和谐风,尽显为民情,一个管理有序、开放文明、政通人和的新明水正谱写着和谐发展的华美乐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