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2月27日讯: “拔弦转轴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部以介绍郧西三弦由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曲艺品种,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生长发育,通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口传身教,这种民间弹唱艺术传承至今,已是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专集结集出版。
2006年11月,在十堰市召开的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会上,市文体局和非保办很重视,但《郧西三弦》因资金紧缺没申报文本和制专题片而没申报。会上专家组成员袁正洪建议请郧西申报,会后袁正洪专门给时任县长冯安龙打电话汇报,建言予以重视和帮助解决资金,县长冯安龙等很重现,从而促进挖整申报。
这部内容为传统曲牌、传统唱段、编者语、折子、新编曲牌、新编歌曲、党报对郧西三弦的报道共8个部分的《新编郧西三弦》,是郧西县政协,秉承“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宗旨,组织专业人士编写的,它的编辑出版在凝聚人心和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查茂华是郧西三弦第四代传人,已经是75岁高龄了,“我现在要与时间赛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人民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这也是我创作,整理《新编郧西三弦》的精神支柱,我希望郧西三弦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是查茂华创作《新编郧西三弦》的心声。
郧西因有三弦被评为全国“三弦之乡”,2009年,郧西三弦被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布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第二届七夕文化旅游节上,查茂华师徒表演的郧西三弦《织女回乡》选段登上央视大舞台,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
今年1月,查茂华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