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竹溪县积极构建服务群众工作新体系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2月19日8:15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2月19日讯:近年来,竹溪县着眼于“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统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构建服务群众工作新体系。
推进“五双行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双强”扩能、“双回归”添量、“双育”提质、“双带”增效和“双十星”践诺,不断强化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深化“领头雁”工程。在活动中,通过热线联络,强化服务,助推发展,全县已有470名农村能人回乡创业,44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企业。外出能人返乡担任村“两委”成员达41人,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3人。同时紧贴基层需求,探索创新基地培训、实地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等培训模式,努力让村党组织书记愿意学、听得懂、学得会。建立了6个县级党员干部“双育”实用技术示范基地,乡镇分别建立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基地29个。实施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双育”计划,督促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培养村后备干部1021名,入党积极分子1800余名,发展党员421名,培训党员群众50000人次。
     健全“三在”机制,有效强化为民服务力度。全县以乡镇干部为主体,健全驻村联户的“三在”机制,每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驻1个村,办1个示范点。每名乡镇干部包1个村,联系1个大户及1至5户困难群众。探索乡镇干部担任片区总支班子成员制度,结合产业发展组建40个片区党总支,坚持每月循环交流、学习、评比。共从县直单位选派了45名干部,从乡镇选派138名干部,抽调 110名“三万”工作队队长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派驻干部统一纳入乡镇党委管理,严明“五保证五不准”纪律要求,驻村期间,乡镇干部扎实开展“三十”(十进十问十帮)活动,坚持进农家门、说农家话、谈农家事、喝农家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办农家事,给农村老人当儿女,给同龄人当哥姐,做兄妹;给孩子做叔叔、做阿姨,同农民群众真正建感情、立信任。
     深化“双六”创建,大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明确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六强六服务”载体,即“周清月结”强责任,激发服务动力。“五建五促”强组织,健全服务网络。“素质工程”强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四联四帮”强共建,拓展服务途径。“四比四优”强党性,改进服务方式。“五项保障”强根基,增强服务功能。重点完善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周清月结”制度,以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为主,开展了履行管党责任制“四个一”活动。以党员议事日、组织生活日、志愿服务日、义务劳动日、集中学习日等统筹党内活动开展,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大承诺、大评议、大践诺活动。集中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落实惠民政策,办好利民实事,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在农村积极推行党员直接服务群众行动,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解“四难”。推进党员创业致富,通过实行项目联办、资金联贷、技术联享和销售联营,帮助低收入党员群众实现创业致富。
     构建保障机制,努力畅通为民服务渠道。乡镇(县直部门)实行每月一次集中接待群众、工作日专人接待群众、节假日轮流接待群众制度。在297个村(社区)建立谈心说事室、设置意见箱。乡镇、村干部定期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例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破解矛盾集中点,找准群众工作突破口。乡村两级还实行巡查入户,建立起点面结合、上下畅通、快速高效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通过建立反映问题信息档案,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领导和具体经办人的职责、办理时限。对处理过的问题进行跟踪回访,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对解决效果不好,群众仍有意见的,重新解决。对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耐心解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解决,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李配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