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2月2日讯(程平、高琴):“我把自家坡耕地种植核桃树,比播种小麦、豌豆、包谷花算些,核桃苗子小的时候还可以套种点粮食,等核桃树见收后除自己食用部分外,还可以卖钱……”11月30日,竹山县秦古镇大河村一组村民陶克资边栽植核桃树苗边感慨地说。
为呵护一江清水送京津,竹山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发展林特经济,水土流失也可有效减少,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该县今年秋冬核桃产业造林超过10000亩。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湖北省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的核心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3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24%。
近年来,竹山县立足重点乡(镇)资源禀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按照产业富民和“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以茶叶、肚倍、核桃、板栗、杏李、竹笋、耳菇等为主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努力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同时大力培育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民“抱团”闯市场。截止到今年十月份底,全县林特基地达72.5万亩,林业产业收入6亿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30家以上,10万余户农民人均林业收人达800元以上,特色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