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营建欢快的农民精神家园——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郑荣红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4日6:13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1224日讯(特约记者张家国 通讯员陈迪:山村、僻乡、移民点,是不是除了打麻将、看电视、少有其它娱乐活动?是不是房前屋后的垃圾鲜有人过问,左邻右舍常为琐事起纠纷?是不是寒冬腊月地里没活干,家里也没有多的事可做,一些乡村的农民因文化生活的匮乏,赌博、喝酒成了个别农民生活中的最大快乐?

如何营建充满魅力的农民精神家园,使之成为培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乐园?如何让乡风文明成为社会主义魅力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近日,记者踏访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城镇乡村,一路欣喜,一路沉思。每天夜幕降临,华灯齐放时,六里坪镇文化广场人满为患,上千名群众踏着欢快的乐曲起舞,这些早已闻名镇内外,而远离城镇的乡村文化生活又怎样呢?

1220日晚7时许,六里坪村罗家槽子移民安置点文化广场上虽然寒气袭人,但广场上确是喜庆热闹。“十八的姑娘一枝花,眉毛弯弯眼睛大......4盏大灯将不算大的广场照的通亮,60多名妇女正在镇文化站站长郑荣红的领舞下踏着欢快的乐曲跳起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

广场四周,围观的老少爷们有说有笑。40多岁的村民李文波说,他老婆、70多岁的的老母亲和10多岁的侄女都在里面跳,“以前老婆喜欢打麻将,颈椎不好,现在自从文化站广场舞培训班学习回来,成了这里的指导老师,每天跳跳舞不打麻将,身体也好了。”

这个村的变化,让村民齐夸赞镇文化站长郑荣红的一份功劳。村党支部书记明廷芝说:“文化站推行的一个中心文化广场、一批文化中心户、一组文化墙、一支文体活动队、一个传统狮子龙灯队、一村‘十星文明户’创建活动,让健康的乡土文化占领了农民娱乐阵地。”

村民说的郑荣红,是刚刚获得“湖北省百名优秀文化站站长”、“先进工作者获得者”,多次获得“丹江口市优秀服务人员”、“春节文化活动先进个人”、“优秀爱心妈妈”,现任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郑荣红自19岁到文化站工作,22岁正式成为文化站干部,27岁当副站长,34岁至今担任文化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已从事基层文化工作24年。

今年41岁的郑荣虹说起镇村农村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非遗”保护,特别来劲,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她说的最多的是两个字:“忙”、“累”。她说,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镇上要求文化站全镇性的文体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而实际上已达到半个月一次重大文体活动和体育赛事。她每天先到各村或镇文化广场指导姐妹们练练广场健身舞和吉祥花棍舞,然后回到站里舞蹈培训班辅导各村文化中心户队员练习新编舞蹈。开展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文化活动和文艺晚会,她既是台上主持人,又是台下导演和策划人,反正是忙的不亦乐乎,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由于经常白天在广场辅导学员,她细白的脸庞被晒得出现“高原红”。丈夫心疼地说她整天忙里忙外图个啥,她却说:“我是一名文化站长,图的就是把文化活动搞得热热闹闹,让人们都乐起来、美起来,少些矛盾纠纷,多谢团结和谐,通过文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寓教于乐,再苦再累也值得。”

郑荣虹从小就喜欢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艺术,她从19岁进入文化站工作开始拜师学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走向镇文化站领导岗位后,郑荣虹积极挖掘保护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硬头狮子、水兽灯、龙灯、小脚灯、凤凰舞等一批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以死而复生,重新焕发出新的魅力。六里坪镇民间文化呈现出“全民皆文化,老少齐上阵”的可喜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她与师傅原文化站站长李征康着力挖掘伍家沟民间故事,使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民间文化瑰宝得以“复活”。伍家沟故事村特有的民间文化的半坡遗址和“文化瑰宝”,200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后,她便开始挖掘特有的民间舞灯“水兽灯”。为此,她多方查资料,访老人,请民间艺人试着制作,并选择配乐。2011年,六里坪镇的“水兽灯”在十堰、丹江口等地亮相,受到广泛好评,引起省、十堰市文化部门的关注,并被成功申报为省、十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保护项目”。

起源于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草根性”决定了保护和传承的重心在民间、在农村。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前沿阵地作用,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价值,实现“非遗”保护与文化站功能发挥的双赢。农村“非遗”项目的流传保存,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郑荣虹认识到,传承最主要的还是人的作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阵地”建设,确保农村“非遗”项目的“香火”不断。为此,她深入农村访问、查找、挖掘传承人,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新一代故事传承人,使之后继有人,同时发挥好文化站阵地建设,利用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等阵地,经常开展各种“非遗”项目演练比赛,确保民俗“人才”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对故事大王罗成双、故事传承人罗成贵、李天有、罗成理等人她更是关爱有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福利待遇,在“全省民间故事表演奖”中罗成双、李天有、罗成理分别获银奖、优秀奖和民间艺人二等奖。六里坪镇被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十佳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为了把小小文化站打造成农民群众精神大家园,郑荣虹在市、镇各级党委政府和文体部门的支持下,在集镇中心位置建起一栋三层约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文化站,站内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舒适,设有图书馆、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室、舞蹈培训室,建立了免费开放制度、文体活动制度。同时,文化站组织开展普及群众文体活动,指导村文化室、文化广场、农民艺术团建设,完善了村“三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让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常年免费对外开放,成立了六里坪“俏夕阳艺术团”,组建民间演艺团队23支,培育文化中心户108户,完成了行政村及移民安置点“农家书屋”建设26个,实现了农民健身工程村村全覆盖。文化站被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财政厅授予“山区一级文化站”、“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全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镇”荣誉称号。梁祥兰荣获“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伍家沟村获“全省模范农家书屋”,大柳树村刘从堂被授予“全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站被授予“全省免费开放先进单位”。文化站荣誉室内一块块“十佳方阵”、“村村乐篮球赛优秀奖”、“民间舞蹈特等奖”、“健身秧歌一等奖”、“巴山舞比赛二等奖”、“欢乐水都电视歌手大赛二等奖”、“丹江口市广场舞大赛一等奖”等许多奖牌(杯),无不体现了郑荣虹文化工作的努力和成就。

24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郑荣虹始终不忘来自底层的文化需求,每月举办的广场舞、交谊舞、歌咏合唱、民间故事赛、传统戏曲、趣味运动会、谜语竞猜等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自娱自乐、人心捂热、邻里和谐,精神家园充实健康、干群亲密、人心思齐,干群关系拉近,村容变美,笑容如花,生活如画。她说:“一生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文化事业是一种幸福,尽管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有艰辛,但最难忘怀的是战胜种种困难后的兴奋,喜悦及那么一点点成就感。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加倍学习,加倍工作,加倍自信,就像自己的网名——‘爱生活的小蚂蚁’一样,忙碌并快乐着。”

“能给群众带来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郑荣红笑着说。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