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0月28日讯: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鄂渝陕交界处,境内地质地貌独特,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秦巴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现已查明有维管束植物29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53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Ⅰ级5种,Ⅱ级22种。
为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抓好珍稀植物的繁育与研究,努力扩大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造福人类,造福子孙,服务竹溪“绿色崛起示范县”和“国家珍贵物种培育示范县”建设,去冬,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局筹资220万,在辖区兴建了珍稀植物繁育基地近百亩,繁育树种已达89种。其中,播种育苗15亩,移植育苗及大苗移栽81亩,扦插育苗1亩。主要繁育品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40亩,可产苗228万余株,珙桐10亩,可产苗2万余株。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秦岭冷杉、连香树、鹅掌楸、水青树、油麦吊云杉、大果青扦和珍稀濒危植物小勾儿茶等47亩。
今冬明春,管理局计划把今年播种扦插的红豆杉向大田移植面积达到150亩,繁育新品种30亩,64种。通过两年努力,力争到明年底,基地面积达到300亩,品种达到153种。从而把这块基地真正建成集科研、教学、参观、旅游、珍稀苗木供应等多功能和绿色基地。(王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