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月3日讯:确保一库清水送北方,是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特殊历史使命。然而根据监测,全市一半以上土地存在轻度以上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丹江口水库保持优良水质。近几年,坡改梯、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多项工程在丹江口市展开,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胡家山小流域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北岸,属于典型的“旱包子”岗地、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面积接近流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2007年,该流域被列入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展开综合治理。丹江口市水务局与多家科研单位一道,建成占地1700多平米的监测点,6年中,上百份数据报告被上传到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标准观察小区一共有14个,从5度到30度,(每个)100平米,通过每一种不同的种植方式,种当地老百姓经常种植的,柏树,水平梯田,还有荒山荒坡什么措施都没有的,对比哪种种植模式下哪种流失量最高。” 丹江口市水务局水土保持科科长李海燕介绍。
监测结果表明,将坡地改造成梯田后,将基本解决水土流失现状,改种经济林、经济作物,只要覆盖密度较大也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结合这一结果,当地建立起“3道防线5级防护”的水土保持系统,并整合项目资金,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纳入整治范围。农户家中的生活污水统一入渠,在污水收集池内用石英砂初步过滤后,沿着生态沟道进入一个几百平方米的池塘中,通过塘内的微生物、藻类、水生植物进行生物降解,最后,潺潺清水流入丹江口水库。
除此之外,胡家山小流域还开展了水源涵养林营造、水平梯田和坡面水系配套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林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丹江口市已在55条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7平方公里。
“我们丹江口市是核心水源区,离水源最近,缓冲带比较小,我们水土把持的任务是更艰巨,更重要的,我们所有农村工作都是按照这个来的,包括移民点的建设,要搞污水处理,所有河流治理都要按照这个治理、推广。” 丹江口市副市长周德随介绍。(丹江口市水务局 程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