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月30日讯(胡继南、袁源、李胜蓝):马年新春佳节,笔者采访十堰市民俗学会袁正洪会长,热情介绍了多年来在国家有关专家的亲切关怀和省、市、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致力于十堰民俗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努力打造十堰文化名片,促进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多年来,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十堰市民俗学会袁正洪会长、副会长陈吉炎教授、顾问胡继南等,跋山涉水风雨鄂西北秦巴武当山区,多项研究成果贡献十堰响誉国内外。
——坚持挖整研究诗经文化, “中华诗祖尹吉甫”、“ 诗祖故里十堰市房县” 得到国家权威专家认可,轰动国内外,成为国际文化名片。袁正洪会三十年磨一剑,先后专程到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山西平遥和多次深入房县等地考察,从书海中查阅有关史志及相关书籍,撰写了30多万字的相关文章。研究表明:西周太师尹吉甫,又叫兮伯吉父,仕于西周 ,征战于山西平遥,传说于四川泸州、河北沧州南皮县 ,故里湖北房县,食邑房,卒葬于房县。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8月3日,袁正洪在石家庄召开的国际诗经文化研究会上大会发言,引起轰动反响。2011年12月24日上午,袁正洪收到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传才先生的来信说:“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重臣,于武功文治都建有重大的功业,是对华夏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冶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刺,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四百年,论先后,中国诗史应把他列在前面。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房县为籍里,你们调查的材材可考可信。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诗经学是世界性的学术,你们为之作出了可喜的贡献。”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省文艺家主席傅广典在全国文艺家协会召开的文化研讨会上介绍十堰市“中华诗祖尹吉甫” 挖整情况后,引起轰动反响说:“十堰挖整出“中华诗祖尹吉甫” 这么大个国际品牌,当地政府的领导真是高兴极了!”
——向省委建议“建立鄂西生态经济圈,对接武汉城市圈”, 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11月16日,袁正洪在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主任座谈会上发言,建议通过整合十堰、宜昌、恩施、神农架及襄樊西部的保康、南漳等地的生态经济资源 “建立鄂西生态经济圈,对接武汉城市圈”, 省委政研室及时发《参阅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重视批示,省委政研室经深化为鄂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被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此文获全省党委政研系统一等奖。十堰市是鄂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灿烂明珠。
——考察研究“十堰市牛头山发现2300年前楚国古长城”。2009年正月初六,袁正洪徒步爬山考察牛头山,寻访、收集、挖整并查阅古书资料,撰稿“十堰市牛头山发现2300年前楚国古长城” 。2009年2月25日新华社发通稿后红遍网络,轰动国內外。当时市委常委陈家义十分重视亲自批示发《参阅件》,并要求我进一步着力研究十堰文化。十堰市牛头山省级森林公园,引起国家林业总局、省、市高度重视,一举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这是我国在一个城市中心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仅2家,而牛头山森林公园因发现楚国古长城则文化品位居第一。
——《武当武术战略发展之研究》通过了国家体总武术院课题论证。袁正洪通过走访百余名武当武术拳师和专家学者、20多家武当武术馆校、采访30多名慕名武当学拳的俄、美、英、法、德、日、意、奥等外国“洋弟子”、“洋教授”,网上咨询调研20多家武当武术馆校、网上浏览研究72个武当武术网站和栏目、网上收索,逐一研究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命名公布的48个武术之乡及国际国内武术发展动态,广泛收集,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求真务实,深入探讨。袁正洪加班敖夜执笔撰写了56868字的《武当武术现状考察与继承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报告初稿。经江百龙教授修改审定,于2007年5月19日,通过国家专家论证评审,一致通过。成功评审。江百龙教授对袁正洪说:“我原来担心课题报告撰稿写不出来,看了你撰写的课题报告初稿,我心里踏实了,这不仅是你几个月的心血,而且是你20多年倾心收集挖整研究武当武术的无私的奉献。我代表课题组对你表示感谢!”
——考察发掘研究绿松宝石文化,郧阳绿松石开采和工艺加工史由元代提前到春秋,即提前1500年。鄂西北十堰市所辖郧县、竹山、郧西盛产的绿松石与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岫岩的“岫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是世界稀有的高档玉石,被誉为“世界东方绿松宝石的故乡”。但原来郧阳及云盖寺绿松石的开采历史有文字记载,只追溯到元代记载的“襄阳甸子”。2009年11月28日,袁正洪为了搞清楚云盖寺的绿松石历史,査找史籍和实地釆访。根据《十堰古代方国》、《水经注》等史料记载,五峰乡乔家院一带是春秋时期麇国的都城。湖北省博物馆黄凤春研究员到乔家院考古并邀请安徽地质大学有关专家到郧县鲍峡镇云盖山、竹山县等十多个产绿松石的点取样化验鉴定石质,郧县五峰乡乔家院考古中出土的绿松石饰品石质是郧县鲍峡镇云盖山绿松石。袁正洪撰写《郧县五峰乡乔家院考古出土春秋绿松石饰品》,考古发现将郧县绿松宝石开采和工艺加工史由元代提前到春秋,即提前1500年。新华网、中国新闻网釆用这条新闻后,国内外一百多家媒体纷纷转发,引起专家和业界高度关注。
——考察研究发现房县罕见的青峰古地质河床遗迹,促进地质公园申报。2009年3月19日,袁正洪和朱江同志等考察发现房县青峰镇罕见的古地质河床,撰文新华社报道:“湖北房县发现罕见的青峰山大峽谷古河床地质遗迹”,该遗迹位于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断裂带的房县青峰山紫阳洞六里峡至陡口坝,长达10余公里。据《十堰市水利志》、《湖北省地质矿产志》及有关地质堪测资料记载,房县青峰镇青峰山紫阳洞六里峡至陡口坝河流源于古筑水,即今为马栏河靑峰段。十几亿年前远古时期,房县及神农架是一片汪洋大海。距今约7亿年,该处升为陡地。后又成为海,直到2亿3千万年,房县青峰、九道梁、神农架阳日湾一带断裂,升为陡地。又过若干万年,神农架、青峰与马栏河基本同列并行形成。加之四面环山的众多径流必归中部而形成马拦河,流域中丶下游正恰在青峰断裂带上。马栏河北岸为元古界武当群官场变质火山凝灰岩组。马栏河以南为下志留系梅子亚阻岩性为绢云片岩、纳长变粒岩、灰岩等。青峰大断裂带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断裂带。青峰大峡谷古河床地质遗迹对水动力学、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学、岩石学、地貌学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科普价值。
袁正洪和邓明等一行不辞辛劳,三次冒险进房县青峰镇奇特钟乳洞探测,发现特大天然钟乳溶岩“封神洞”,撰写“湖北房县发现特大天然钟乳溶岩封神洞奇观(图文)”,众多媒体纷纷转载。
这一研究引起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房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鄢志武教授、高工韩道山、张晓洪教授等一行7人,深入到房县青峰镇和尹吉甫镇,堪探青峰山六里峽古河床地质遗迹和万峰山七星沟尹吉甫宗庙岩山后的“天井”、“ 地缝” 及“清泉谷”、“ 珠藏洞”、 “ 封神洞”、 “仙人峽”、 龙潭龛等地质结构,专家们高度赞称这青峰地质大断裂带山系的地质结构独特,不仅山清水秀,风景奇丽,而且历史文化资源厚重,真可谓“名山秀水出名人出伟人”,为申报地质公园,开展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好青峰大断裂带及古河床地质遗迹,着力支持,一举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
——考察研究发现郧县曲远河源头古河床地质遗迹,为推进生态旅游、科普知识也有着重要意义。2013年4月13日,袁正洪和胡继南、金勤等一行,应郧县虎啸滩风景区副总经理曾光儒之邀考察景区,发现虎啸滩景区所在的郧县大柳乡白泉村至天井村白泉河深山峡谷是一个长15公里的碳酸盐侵蚀形成的古河床地质遗迹,其卡斯特地貌的碳酸盐岩溶峽谷地段分布有大量的钙华、泉华,集瀑、岩溶、钟乳、天井、天然原始柳群落河谷及泉、恐龙蛋化石地质遗迹、名胜古庙遗址等于一体,景色优美,且具有多样性,极富特色,是地质遗迹价值比较高的景区。诚请中国地质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鄢志武教授、高工韩道山、张晓洪教授亲临考察予以充分肯定。郧县人大主任张建生及郧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国土局、大柳乡党委政府领导听取鄢志武教授和袁正洪会长等一行考察介绍后,表示大力支持做好景区的规划、保护和促进生态科普旅游发展。
——坚持十余年挖整出引领十堰市百亿生态环保产业的武当道茶品牌。“十年磨一剑”。袁正洪与被称为“武当陆羽” 的王富国、毛雅鑫等一起,坚持武当翻山越岭,寻源武当道茶野生古茶树,遍访老道人及茶农,辛勤撰文定名为“武当道茶”,连续熬夜制专题片,成功将武当道茶申报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被作为成果应用,经省市组织高层专家评审,被省委授牌“湖北第一文化名茶”;2010年4月17日,市政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武当道茶成为十堰市第四大品牌,引领十堰市百亿生态环保产业的武当道茶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