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8月1日讯(袁晓家):竹山县自去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县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体推进试点之后,着力创建平台,切实抓好县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储量掌控,为资源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该县立足资源实际,将银金矿、绿松石、钒煤矿、磁铁矿、铌稀土矿开发利用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是扎实推进擂鼓护驾矿区钒钼矿基金勘查项目。大致查明了钒矿体的分布特征、形态、规模、产状、找矿标志及总体分布规律。该区域普查报告已进入送审阶段;二是积极组织申报银洞沟银金矿整装勘查项目及西河铁矿基金勘查项目。由县政府、湖北鑫荣矿业有限公司、鄂西北地矿所三方签订《关于共同推进竹山银金矿资源开发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西河超贫磁铁矿基金勘察项目已报省厅立项;三是配合省厅推进竹山铌稀土整装勘查项目,支持省政府指定企业推进竹山铌稀土研发攻关试验工作;四是加快超贫磁铁矿勘查进程。通过对竹山县吴家湾铁矿普查,已查明超贫铁矿储量达1.08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3.66亿吨。全县超贫磁铁矿资源储量探明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主导地位,为产业大聚集打造优势平台。一是绿松石产业。该县绿松石已经形成了社会分工明确、产加销研一条龙的产业体系,从事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体户276家,年创产值过亿元,年出口创汇占全县总额的60%以上。二是煤、钒、铁、硫综合循环利用产业。该县拟投资40亿元在溢水镇五房沟建设占地2000亩的煤、钒、硫、铁、钛循环经济工业园,利用低质煤发电,煤渣提钒,煤灰开发新型材料和电炼铁,硫铁分离提炼硫酸、还原铁等进行循环矿业综合利用。三是银金矿产业。湖北银矿正在进行扩能改建工作,由日处理400吨矿石扩至1000吨能力,年处理矿石量达30万吨,产值5亿元,实现税收8500万元。四是钒矿综合利用及钒电池产业。该县与北京金能蓄电池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2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提供税收2亿元以上。五是超贫磁铁矿产业。该县确定主导开采企业2-3家,实现科学开发,产业化发展。目前,已组织编制了《竹山县超贫磁铁矿资源整合实施办法》,报省厅审查后组织实施。
强化监督管理,为矿业大开发营造优良环境。一是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遵循矿产勘查开发科学布局、集约利用、安全生产和绿色环保的原则,严格制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二是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转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矿产资源配置机制,强化资源配置导向;三是打击矿产违法行为,规范矿业秩序。健全预防、制止、查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违法违规行为的工作机制,落实案件查处责任;四是推行依法行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对矿山企业用地、收费、审批、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一企一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强化体系建设,为产业大集中创建园区效应。一是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以莲花工业集中区为核心,建设国际绿松石综合商贸物流园。以溢水五房沟为重点,建设占地2000亩的矿业循环工业园。以宝丰工业园为依托,建设建筑建材工业园。二是完善园区配套产业链。不断完善园区产业链配套,强力扶持优势企业开发利用水平,做到“最佳生产、最高利用、最少废弃”。积极引导资源产业进入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轨道。
强化矿政管理,为矿业大发展创新管理体系。该县按照省厅整体推进工作“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一县一策、封闭运行”的原则,研究出台了《竹山县矿业管理暂行规定》、《竹山县绿松石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组建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对循环矿业、铌-稀土、钒产业等项目实行县领导包保责任制,实行工作专班领导下的项目秘书首席代表负责制,做到项目秘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领导“四位一体”,确保日日有行动,周周有进度,月月有节点,季季有效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