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7月22日讯(苗东升、邓成贵):盛夏时节,笔者在竹山县溢水镇溢水街村5组农民李贤军莲藕基地上看到,荷花层层叠叠、竞相开放,莲藕基地里时常有三五成群农民前来观看,这些周边乡镇或村组农民不是来赏荷的,而是前来学习李贤军莲藕种植新技术的。李贤军在莲藕种植上有一手绝活,一般山区种植莲藕亩产在1500公斤,他种植的莲藕,经实地开挖测产,亩产鲜藕达6800公斤,去掉藕把、小藕等副产品后,商品藕产量起码在4000公斤以上。按照当地莲藕市场价每斤2.5元计算,亩产值达2万元。每年仅种藕一项,年收入达十余万元。 作为全县藕种植科技示范户的李贤军对农民上门取经,毫不保留,他介绍到,过去他也是“门外汉”,在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专家与技术人员指导下,他大胆引进最新优良脱毒微型藕种,积极探索采用藕尖留种、大棚保温培育莲苗等先进实用技术,通过配方施肥、增施鸡粪等有机肥保证莲藕品质和产量。在李贤军的传技和带动下,周边华家湾、东川村及麻家渡针罗家坡村有50多户农民都掌握
了藕种种植新技术,发展以藕种为主水生菜3000多亩。 像李贤军一样,竹山县涌现出1190多个科技示范户,他们一年四季传技乡村,被农民称为“身边的土专家”。 这些农民身边的科技示范户活跃乡村和田间,把新品种、新技术直接推广到户,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宝丰镇花栗树村2组71岁的老示范户吴善蛟是个科技迷,从1983年起就开始水稻、玉米、油菜等新良种、新技术试验和推广,他率先在村里推广地膜覆盖“双低”油菜、试种“6913”、“华玉4号”优良品种,实行塑料软盘育苗技术,移栽实行地膜全覆盖技术。当地村民发现同样的土地,可吴善蛟的地就比别人的产量高,好奇让百姓走近了吴善蛟,他也毫不保留地向乡亲们介绍自己的良种与科技知识,在他的带动下,全村700 亩水稻全部实行半旱地地膜水稻栽培,全镇1.33万亩油菜双行高垄普及率达100%。 溢水华家湾东川坝子,有着连片水田、旱地近1000多亩,与县城和宝丰集镇较近,是发展蔬菜的好地方,农民开始种植蔬菜蔬菜,但山区种大棚蔬菜没有经验,镇农技推广中心科技指导员张永明就引导精心的菜农华富财等8户示范户日光温室大棚,在他精心指导下,种植大棚蔬菜农户每人一年收入平均5万多元,一下子让农民“眼红”,纷纷投资种植大棚蔬菜,目前全村建起日光温室100多个,反季节钢架蔬菜大棚400多个,如今成了全县高效农业示范园,蔬菜产业已成为华家湾村的主导产业,面积达500多亩,农民靠种菜收入达到人均达到6000元。 在科技示范户的引导下,竹山县产业实现了突飞猛进。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蔬菜10万亩、花生16万亩、肚倍10万亩、涌现出茶叶种植大户210户、蔬菜大户87户、畜牧大户150户、农机大户100户,建立茶叶、肚倍、蔬菜、天麻、水生菜等产业合作社30多个,引领着农民迈向科技致富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