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为了山区上万个儿童幸福成长——章先寿的计免追梦之旅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3年7月17日7:32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7月17日讯(邓发基):有一句成语,叫“积小善可成大德”。有一种“上医”,并不是擅长治病,而是能预防疾病。
    题记:今年58岁的章先寿医生,是去年鄂西北十堰市首届“百名优秀医师” 获得者。“让儿童都打上预防针”,既是章医生一身念念不忘的一本经,也是其职业生涯中不断加注于同道乃至村级“接种者”的忠告与呼声。
    这本经,他一念就是三十三载。
    “少时苦难”如同“调色板”
上世纪80年岁未,章医生从地区卫校77届卫生医士班毕业,来到了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房县境内的门古寺镇卫生院“搞防疫”。
    那年,他正值20有余,能一举跳出“农门”,实属“三生有幸”。然而,工作之余,令他牵挂,令他时常放心不下的依然还是距此百里之遥的竹山县溢水镇那个被称为五房沟的地方。那儿,是生养他的故乡。那儿,有为他及他的兄弟姊妹毕生操劳、年逾花甲的亲妈……他是最多享有母爱却又最少享有父爱的“小儿子”。在其不满2岁时,父亲因得“阑尾炎”救治不及而不幸去世,留下年轻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弟姊妹10个艰难度日。转眼到了上学年龄,听话、懂事的么儿,十分酷爱念书,母亲也从未想过让其和哥姐那样中途辍学,径直念到高中,念成19岁的壮小伙子。但他赶上的是“张铁生交白卷”和“读书无用处”的特殊年代,而务农种田自然是农村娃子的必由之路甚至终极选择。一晃三年过去,他看管过密桔场,也做过修路工,多少青春年少的梦想与希冀几乎就此淹没殆尽、消磨于无形。所幸“四人帮”倒台,“文革”终结。所幸恢复高考得中,他才有幸历尽三年“寒窗”,终与“医生”结缘。
    “念真经”换得“一片三分地”
    他是“外来的和尚”。但他却没选择临床医生那类足以充当“救世主”角色的“好经”去念,而是热衷于念叨“防疫”这门“苦难经”。
    这本经,他不知念了多少遍。什么羊岔山、黄柏沟、代东河……熊明经、张祖典……工作不到半年,因查治“地甲病”(现称“碘缺乏病”),他跑遍了全镇41个村,也混熟了所有的赤脚医生。接下来,又开始涉足疟疾休止期“根治”,几十上百号病例分散在叶家河、狮子岩、五谷届、项家街、周家街等河谷平坝之地,必须“送药到手,看服到肚,不服不走”。 随后便是冬春季流脑、乙脑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和每逢单月(1、3、5、7、9、11)实施的儿童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及年复一年的0-4岁儿童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普服等等。就这样心无旁骛地在门古镇干了8年。就这样面对“并非人人都已具备尊崇预防医学的远见”,而是“更加容易且比较普遍地确信临床医学的实用性价值”,亦即“立竿见影地解除患者病痛”的客观效应环境下,从“微不足道”的发“摆子”药做起,从打好每一剂次的“小小预防针”做起。渐渐地,他赢得了自己职场中的一片天……也有资格“拿下”医院为双职工家庭提供的一小块菜地。感觉中,工作虽仍有压力,但已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于是乎,业余或闲暇之时,便用心侍弄宿舍窗外那块三分地大小的菜园。借以补贴或满足其一家三口的菜蔬之需。
     小人物”也有“大作为”
人说,“机会,往往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机会有时也不忘眷顾那些只“擅长从小事做起”而“不刻意准备”或过于追求名利的人。章属于后者,在门古的第9年初春,忽然间,他的好事接踵而至。先是一纸调令升任县防疫站“计免”科主任,后是奉省厅之命抽调参加全国“计免”第1个85%目标评审。一个外乡人……竟然能有如此的厚待和际遇!靠的既非拉关系,也非托人情,更非有惊人的本事与辉煌的业绩。而是靠他的德性,靠他的良知,靠他日积月累地做妥的件件小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是奉行了这样一句座右铭,才使章做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无虚的、假的。在门古“搞防疫”,他的腿是勤快的,手是忙碌的,嘴是探询的,脑瓜子是敏锐而又灵犀的。所谓腿勤,就是下乡、走访;所谓手忙,就是操作、登记;所谓嘴询,就是询问、宣讲;所谓脑灵,就是探索、学习、思考、创新。在防疫站任“计免”科主任,他除了不曾懈怠“业精于勤”的准则,更多追求的则是“行成于思”的风格与境界。譬如,为避免儿童接种针次与原始记录不符甚至可能存在“笔下接种”的虚假现象,他提出应用“表卡相符率”作为“挤干”接种率“水分”的唯一指标和评估依据。为规范乡、村基层防疫资料,他精心设计的“疾病控制资料册”得到省免疫规划学科带头人的认可,后被全省推广。近年来,为适应工作需要,五十多岁的他,硬是啃下了“五笔”输入法,逐步掌握了Excel和Word文档及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使用等电脑应用操作技术及其它更为复杂的专业系统软件的应用与管理。等等这些,都无疑不向社会及公众演绎或诠释其“日积小善而终成大德”的胸襟与真谛。
    “为尽责”难为“儿不孝”
    “让儿童都打上预防针”。为允诺这份矢志不渝的责任与信念。几十年来,章医生在妻子长年体弱多病,儿子上初中时就因病辍学在家的境况下,即承担着丈夫的责任,又履行做父亲的义务,而且始终不曾耽误过“未尽的事业”。但是,唯有一桩他却没有做到,而且永远也无可能做到了。那便是5年前夏天他的慈母离世……那天,年逾80旬的老妈妈就那么不经意地跌倒在稻场边……就那么悄无声息地走了……她深深爱怜的目光,从此定格在么儿的心间,诘问儿子的自责,编织儿子的思念……以致就在母亲遗体入土为安的当天,他象无法面对什么、急于逃避什么似的匆匆赶回房县。而真实的理由,并非完全在于近期即将启动的“扩免”。
    “这绝不是仅仅用一句深深地遗憾与深深地不安,所能表达和原谅的事情”。至今,章医生也无法排解内心的自责。因为他不是“抵御外侮”或“守卫疆土”的将士,那样的话他足以用“自古忠孝难两全”的古训来抚慰内心的愧疚和亏欠……但他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名“搞防疫”起家的“计免”科主任,远远不如“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那样“名头”响亮、待遇丰厚而又十分“吃香”,何以奢谈“忠孝两全”?
    然而,司机吴强的所见所闻似乎足以诠释事物更为寓意深刻的一面。那是章母“过辈”前一年3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小吴受命驱车送章主任赶往40公里外的窑淮乡阳坪村3组,去处置一起麻疹突发疫情。当时,公路仅通到村委会,距病家还有10多里地。一行人趁夜步行个把多钟头,深夜零点才到达病家。当得知病人已经进城就医,便叮嘱村医做好病家消毒,迅即连夜返回县城,直至找到病人,完成流调,指导接诊单位隔离治疗。待一切处置妥当,已是凌晨破晓。带着一身的疲惫,他却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回到单位,回到了他的岗位……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处理个疫情嘛!何必那么认真?何必那么拼命?是的,照这个说法,他的确是亏欠了家人,亏欠了母亲……而且亏欠的太多、太多。
    “临退休”计免“情未了”
    盘点章医生的职业生涯,无论是最初的门古,或者是后来的防疫站和眼下的CDC,三十多个365天,一万二千多个日日夜夜,由医生到主任,由乡镇到县城,由县、市两级疾控“专家库成员”到十堰市首届“百名优秀医师”获得者乃至湖北省“计免”先进个人等等,他赢得了厚厚一摞、共计29本荣誉证书,也把青春与汗水奉献给了儿童“计免”, 奉献给了千里房陵。
    “再有两年就要退休了。”谁来接替他的工作?这是近来章医生一直忧虑的事情。人,固然会有。但是,没有人敢担保任凭谁都能照他这个样儿一直延续下去。因为,“现有的许多大中专院校已经很少或很多年不再培养、输送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类专业人才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他供职的单位,这些年引进、招聘的10余名专本科医学毕业生却没有一个出自于公共卫生专业,以致中心专业人才结构出现断层,学科带头人尤为匮乏。
    尽管有管理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高层决策机构似乎也早已有所警觉。但是,任何“创伤”的恢复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更何况这不比得“退耕还林”,而是需要比“十年树木”还要漫长、还要久远地“百年树人”呢?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