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5月2讯:当前“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进展如何?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全国创建星级文明户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竹山如何进一步深化“十星”创建,扩大“十星”创建成果?带着这些问题,4月22日——26日,竹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孝春,副主任王超、简育田、纪宏山、杨金銮、华新宇、陈应洲带领7个视察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就“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情况进行视察调研。
视察组认为,我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发祥地,20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全省农村精神文明现场会、全国创建星级文明户工作座谈会先后在我县、我市召开,使“十星”再次擦亮荆楚,再次唱响全国。县委、县政府借助盛会东风,抢抓大好机遇,深化“十星”创建,把创建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与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与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与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上下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视察组指出,虽然我县“十星级文明”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虽已历经20年,但部分群众认识仍然不够,重评而轻创,重结果而轻过程。二是推进不平衡。因农民收入、宣传力度、投入重点等原因,从对标创建到公示授牌各个阶段,集镇及城镇带沿线做的比偏远乡村要好,导致农民群众受益不平均。三是典型不突出。虽然有一批鲜活的道德模范和创业典型,但是对应的每颗星缺少必要的先进事迹。
视察组建议,要始终坚持用“十星”创建统揽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用其他工作的落实来深化“十星”创建,确保旗帜不倒、品牌不丢、恒星永存。一是提高认识,在“常、长”两字上做文章,切实把“十星级文明”创建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真正做到“长”抓不懈、常创常新;二是要全面推进,要重点做好非集镇、非城镇带沿线各村的“十星级文明”创建工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层层推进,最终达到整体出彩、“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果;三是要培植典型,深入挖掘每颗“星”所对应的典型事例,通过文艺演出、新闻报道等形式,推动典型事迹进机关、乡镇、学校、企业,使典型效应转化为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要加强研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推广“十星”文化,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发扬自身现有好做法,另一方面要及时学习吸收其他各地的新经验,确保竹山“十星”创建能够与时俱进、常创常新,永领农村精神文明风气之先;要兑现奖励,认真落实“3+X”激励机制和“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争星创星的工作热情,推动“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徐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