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盐岩 一瀑三叠 飞瀑连珠

钟乳岩
碳酸盐岩石上显现地质特征的小孔洞
奇特自然形成的碳酸盐“河堤”
形似虎纹般的碳酸盐岩石
天然形成的碳酸盐岩洞孔
十堰网4月26日讯(乔会):今日上午,笔者采访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诗经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十堰市民俗学会顾问胡继南获悉,日前袁正洪等一行,应郧县虎啸滩风景区副总经理曾光儒之邀考察景区,经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地质资料发现,虎啸滩景区所在的郧县大柳乡白泉村至天井村所处的白泉河深山峡谷是一个长十余公里的碳酸盐侵蚀形成的古河床地质遗迹,以及通过走访和查阅有关地质资料和方志等,发现其地理地貌独特,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为进一步重新认识其景区旅游特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生态旅游、科普知识也有着重要意义。
据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于1994年编纂的《郧阳矿产》一书中(第22-23页之间)湖北省郧阳地区矿产略图标记介绍:“郧县大柳乡白泉村至天井村在地质上属于上古生界(PZ2)与中古生界(PZ1)过渡地带”。
据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湖北省志地质矿产》一书记载“郧西区泥盆系仅出露于郧西县与陕西省交界附近(郧县大柳乡白泉村紧连),面积虽小,但层序完整,三统俱全。岩石轻微变质,厚640—3000米,与志留系呈不整合接触。”“鄂西北裂隙岩溶水为主区。该区包括郧县、郧西、竹山和均县等县,地形上多为中至低山,海拔高程500—1500米。含水岩类以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类分布最为广泛,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储存最丰富。”
据《郧县志》第129页记载:“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寒武系,西部出露于大柳——马家坪背斜。本区为一层滨海、淺海沉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虎啸滩风景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白泉河是由地底喷出泉水而命名,从白泉村到天井村之间的白泉河(亦称西流河、魏家河,系郧县人发祥地曲远河的源头)是深山峡谷中的一条古河床,长十余公里,系碳酸盐侵蚀形成的古地质河床。由碳酸盐侵蚀形成的钟乳石、钟乳岩、钟乳洞等奇洞异穴甚是迷人,碳酸盐岩、钟乳石各具形态,有的钟乳洞中水流倾泻,一瀑三叠;有的瀑布像“孔雀开屏”、“ 水帘洞”;有的钟乳岩形似“虎头”,有的碳酸盐岩石形似“木纹”、“菌纹“、“虎纹”等历经沧桑;还有的像 “龟背”、 “田埂”、“ 河堤”; 有的似“一线天” 等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景区内天井山,地质结构奇特,山顶有一个约六亩地大的“天坑”。天井山多奇洞异穴,有一个鳖壶洞,洞内第一个洞(第一层)约能容纳80多人;第二个洞(第二层)约能容纳200多人;第三个洞(第三层),因太深不敢下去看。相距两公里处还有一个白虎洞,据传说天井洞与白虎洞两洞相连。
河岸两边的山峦叠嶂,“绝壁岩”有近百米高,可进行攀岩活动。景区植被茂密,生态优良,自然情趣盎然。以及景区内名胜古迹有:木龙大王庙、古戏台遗趾,方潭灵印奇石,“石马”、“石鼓”等文化内涵深厚。
虎啸滩古河床位于鄂陕边境的郧县大柳乡白泉村和天井山村之间,距车城十堰市城区5 3公里,距郧县县城33公里,东北距柳陂镇青龙山恐龙地质公园45公里,西南距郧县青曲镇弥陀寺南猿化石发祥地35公里,北距陝西赵川43公里,西北距郧西县五龙河景区源头10余公里,与虎啸滩、南猿化石、恐龙山等形成了一个“黄金旅游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