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农合”撑起竹山县38万农民健康 “保护伞”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6:52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12月25日讯 (陈昌荣 张勇):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做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曾几何时,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不怕穷,就怕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广大农民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在广大农民心中荡起幸福的涟漪,让农民尽享政策甘霖润泽的同时,更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民、利民、便民“三民工程”的温暖。12月23日,记者随县合管办的同志走村串户,亲身感受了新农合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
为民:搭起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竹山县把落实“新农合”政策作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政府“民生十大工程”之一。
    “交上70元钱,看病不再难”,新农合让该县的广大农民摆脱了看病难的困境。城关镇迎丰村农民韩金芝患有精神分裂症,8月12日,在十堰东风茅箭医院住院两个月,花费6000元,医院为她报销了4200元钱。出院回家后,韩金芝拉着村书记唐太明的手,十分感激地说:“没想到年初交的70元参合费,现在成了我们全家的救命钱”。在竹山县像韩金芝这样享受着新农合“救命钱”的农民不计其数。自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合至今,全县参合人数已达到38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99%,累计受益人数达362万人次,累计报销金额达3.98亿元。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解决了,“小病拖、大病扛”在竹山县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小病不拖了,大病敢看了,重病也有保障了”。
利民:撑起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新农合”涉及面广、改革性强。对此,该县为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各个环节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运行,建立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建立了乡村代缴、财政专户储存、实行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建立了住院统筹为主,分类就医、及时结算的医疗费用补偿机制。
    秦古镇大溪村1组潘世星患有严重冠心病, 潘世星的家庭并不富裕且手术费用较高。正当他为手术费用偿还事情发愁时,新农村合作医疗帮了他大忙,今年8月29日,他在东风医院住院花销了45440元,他持“一卡通”在医院报销31810元,花了一小半的钱就治了大病,这让潘世星一家对新农合制度赞不绝口,从心里感谢政府的“雪中送炭”。
便民:开启农民就医的“直通车”
  随着全县“新农合”医疗制度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报销程序日趋科学合理。该县坚持“为民、便民、利民”便捷的“直通车”报销程序,大大方便了群众。
   建立计算机管理体系。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均配置了微机并实行联网,合管办通过网络,实现审核自动化。农民患者出院时,只要拿着相关票据和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在医院合作医疗结算窗口核对,很快就可以把报销手续完成。
    开展“一卡通”服务。“现在看病不用出村就能刷卡报销,真是太方便了。”12月7日,在城关镇刘家山村卫生所,村民范立国高兴地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方便参合农民,该县以县为单位门诊统筹,还将符合条件的260家村级卫生所列入定点门诊,并在全市率先为参合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卡,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开展“一卡通”便民服务,实现报销、查询、转诊、慢性病等业务办理一体化。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症不出县”,医疗卫生整体功能和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新农合”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政府赢得了民心。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