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秦巴民歌王胡元炳想拍卖收集的珍贵民歌资料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日8:55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11月1日讯():诗祖尹吉甫故里湖北省十堰市所辖房县民歌大王胡元炳,找媒体想卖他一生收集挖整的珍贵的民歌资料,这可是一件新鲜事!“我卖歌本不为钱不为利,就是希望把咱们诗经民歌传承下去。”近日,笔者在十堰市城区有幸遇到正在与有民俗民间文化学者交谈民歌的胡元炳,当问及卖歌本的原因时,他诚恳地说。
拜师勤学  终成歌王
    胡元炳1938年生于房县门古寺镇胡家街村四组望佛山下,今年已经76岁。虽然人已到古稀之年,胡元炳却仍然精神矍铄,提起民歌更是有说不完的话。这与他痴迷民歌演唱,热心挖整房县民歌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8岁学唱民歌,到如今,胡元炳收集了几千首民歌,装了“一肚子”的民间故亊、民间谚语等,现已整理了十多本民歌集,其中5本已出版,计60多万字。人称他“歌王”、“ 故亊篓子”。
    胡元炳醉心民歌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家庭基础。胡元炳的太爷胡在德是贡爷,饱读诗书,爷爷胡祖敬在父亲的影响下,会唱许多民歌。胡元炳小时跟随爷爷扎花灯、扎花船,总听到爷爷哼唱民歌,耳濡目染,渐渐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整天缠着爷爷学唱歌。四年时间,他就将爷爷收藏的36本歌本上的民歌全都学完了。当时年仅12岁的胡元炳并不满足,在之后的岁月里,又先后跟随十多位师傅学习。当师傅教唱长的民歌时,他就将歌词一笔一画记在本子上,因为当时识字有限,师傅又很忙,为了尽快记下歌词,很多不会写的字就用别字代替,之后再趁师傅空闲时请教。完整准确地记录一首歌,往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即使这样,他学习民歌仍然乐此不疲。
    除了向师傅学习,胡元炳还翻山越岭亲自到房县九道、中坝等十多个乡镇,近百个村庄收集民歌。带几个馒头,走几十里山路去请教歌师,对他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有时,他又累又饿地赶到歌师家后,歌师却不愿意把自己拿手的民歌传授给他。遇到这种情况,他没有放弃,而是抢着帮别人放牛、割谷子、砍柴,最终打动歌师的心,得到歌师的真传。山里路难走,“上坡人喘气,下坡腿打颤”,然而,不管是怎样恶劣的天气,都无法消退他收集民歌的热情。
    为了收集民歌,胡元炳吃了不少苦,脚底磨了厚厚的茧子,胳膊、腿上到处都是摔伤后留下的疤痕。有些人不理解地问他:“收集民歌能当饭吃吗?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呢?”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总是一笑而过,“别人都只看到了我付出时的汗水,却体会不到我收集到一首首民歌时心中的喜悦之情”。胡元炳的付出没有白费,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歌王,多次受邀到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演唱诗经民歌。中央电视台拍摄《诗经·溯源》纪录片时还专门采访了他。“村里的人在电视上看到我,都来祝贺我。”胡元炳自豪地说。
心生梦想  传承发扬
    房县是诗祖尹吉甫的故乡,诗祖尹吉甫是《诗经》的编纂者与创作者,《诗经》文化深深地渗透到房县的土壤之中。又加上山区交通闭塞、信息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因此,歌唱祖祖辈辈传唱下来的原生态民歌就成为山里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丧嫁娶,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总能听到各种类型、不同曲调的民歌。在房县,老老少少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民歌,“歌篓子”、“歌布袋”、“歌王”也有很多,胡元炳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胡元炳会唱近百种调子,1000多首民歌,这其中就有一些与诗经相关。然而,在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向他和其他民歌师说这是诗经民歌前,他和众多民歌师们并不知道自己平时传唱的民歌竟然与古老的《诗经》有联系。胡元炳得知唱民歌起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时,觉得自己的肩头陡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此,胡元炳的心中就升起了一个梦想,就是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地宣传诗经民歌,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房县民歌,胡元炳卖掉辛苦喂大的年猪,又向银行贷款2000元,出版了2本自己收集整理的民歌。后来,在袁正洪的帮助下,县政府领导给他解决出书经费1万元,他加上自筹资金得以又出了3本民歌集,其中包括诗经民歌。出书之余,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作为望佛山旅游协会会长的胡元炳都会组织庙会,邀请民歌师进行民歌演唱比赛,极大地调动了普通老百姓学习民歌的热情。
    胡元炳在3个孝心儿女的关爱下,他先后到过过北京、天津、西安、四川、重庆、西双版纳等地旅游。胡元炳出外旅游可不仅仅是欣赏自然和人文景观,他走到哪里,就将房县民歌唱到哪里,传承到哪里。每次坐火车时,胡元炳都会带几本自己的民歌集供自己解闷用,可总是还没到目的地,书就被其他游客买光了。在西双版纳,看到那里的少数民族围在一起唱歌跳舞,天性爽朗的胡元炳也跳到人群中载歌载舞,他唱的民歌以其独特的楚调、巴音、秦韵、豫曲、川味博得少数民族群众的阵阵喝彩声。在北京,胡元炳所在的旅行团要与其他几个组织节目,导游正发愁拿不出节目时,猛然听到胡元炳自报奋勇唱民歌,导游顿时喜不自禁,他跑到胡元炳面前说:“我想起来了,您就是那个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歌王胡元炳!请您代表我们旅行团演唱民歌,只要有您,我们旅行团就不愁没节目了。”晚会上,胡元炳一曲唱罢,台下的观众纷纷叫好。
  拍卖歌本  担心失传
    在记者看来,胡元炳为收集、宣传民歌已经付出了很多,但他自己觉得做得还不够。“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认识到房县民歌的重要价值,但还有很多人并不太了解。我的民歌集主要是专家学者和外地群众感兴趣,本地老百姓很少买。这些民歌集记录着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通,现在却堆在我屋里卖不出去,实在是非常可惜。我还整理了7本民歌集,却没有钱去出版,只能把它们放在家里,真担心它们会失传。我想请媒体把我的歌本挂到网上拍卖,不是为了能赚钱,只是为了后继有人。”胡元炳如是说。
    在采访的最后,胡元炳向记者表达了他殷切的期望:“我也一大把年纪了,能做的实在有限。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房县民歌,特别是诗经民歌的宣传力度,让房县民歌能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使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
备案序号:鄂ICP备07501808号 联系电话:0719--8651828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尚禹科技 十堰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