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0月10日讯(王华敏):“小桥流水人家,新村美景如画。”实践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念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到了切入点和落脚点,显而易见,新时代农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者和决策者。那么集老、少、边、偏、远为一体的湖北口回族乡,那里的农民正在干些什么呢?
闲时进城,忙时在家,城里城外的那个人。
“新时代农民两边跑,闲时进城经商出售村里的山货,农忙时回家种田养家糊口。”27岁的小马,土生土长的湖北关人,说话时满嘴的回族口音,我们称他为城里城外的那个人。
滨河湾路,彩虹桥畔,小河市场,牛肉飘香、羊肉荚膜、湖北口特产、湖北口烧烤、伊斯兰风味、清真食府······天河情七夕夜,火树银花不夜天,天河星灿人如潮,亲朋好友一相聚,湖北口特产真是好。天河的夜晚,是休闲怡情的绝美去处,天河的小吃自然成为了一道亮点,在餐桌上,什么都不能少,要是少了点牛羊肉,总感觉缺少那么一点味道,就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湖北口特产真正好,土豆榨汁淀粉多,手撕包菜口感好,柿子红了甜如蜜,核桃营养价值高,每个月接二连三总会有客人陆陆续续的驱车来湖北口买当地的土特产,正是瞄准了这一商机,年轻有头脑的小马就在武汉路租了一家门面,专卖湖北口特产,他相信这里的生意肯定好!
忙时在家务农,闲时进城经商,老人有了照顾,妻儿一家团聚,这就是那个人。在村里,乡亲们亲切的称他为城里城外的联络人,每次回村里总少不了帮村里人带点城里的东西回来,当然每次去城里,大包,小包,一大蛇皮袋,一看就知道带山货进城了。
窒息的乡村换新颜,新时代农民神气爽。
2013年3月新浪湖北微博一篇“窒息的乡村”报道湖北口尘肺病的专题文章实属给当地打工者上了最难忘的一课。湖北口乡现有20000多人,每年外出务工的有近8000人,其中在金矿、煤矿、铁矿等务工的有4000多人,多去往河南灵宝、陕西潼关等地。据不完全统计,疑似尘肺病人有554人,每年陆续有人因此病而死去。尘肺病事件发生后,县委、乡党委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扭转这种局面,通过政府干部走村摸户,发放宣传单,动员家属,发展产业,引导就业,陆陆续续的很多在矿务工人员回来了。在现任党委班子成员任职以来,湖北口回族乡先后做大做强了烤烟种植产业,带动了全乡14个行政村300多户1000多人发展烤烟,全乡烟农户平年收入以300%的速度增涨。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有新型墙体材料公司、长冲大理石矿业有限公司、天玉金银花饮品有限公司扎根深山, 截止目前,我乡已意向跟客户协议总投资7700万元,已完成投资2800多万元,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今年我乡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撑杆跳”,为全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乡规模化种植的核桃、柿子、高山无公害蔬菜、土豆、玉米深受人们喜爱,牛羊肉养殖更是享誉省内外,这些都让农民尝到了喜头,个个农民满脸展露新颜。
看到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在外打了20多年工的虎坪村五组王孝平悔恨的告诉我们,早知如此,打死我也不会去矿上打工了,看到家里的相邻们渐渐都富裕了起来,他感到很失落。可如今他已确诊是重度尘肺病患者,他想在村里干点事,身体却不允许了。每当看到他犹豫的眼神和无助的表情,我们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新时代农民素质高,大学生回家放羊。
“农业合作社真是好,大学生创业有指导,金山银山都不要,马头山羊漫山跑”,这是对湖北口回族乡大学生回家放羊的真实写照。
王贤明,虎坪村汉族人,1987年生,家里比较富有,老爸经营着一家公司,大学毕业后,村里人一致认为他会去接手他爸爸的事业,但是他却选择了在家养羊,这一干就是两年,如今羊圈里已有了100来头马头山羊,羊场小有规模。最开始家里不支持他这么做,看到孩子这么执着,家里也开始支持他在家养羊,他便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在家养羊的大学生,每天跟羊打交道。
今年6月,王贤明的明丽羊场成功申报郧西县便民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该村发展此项产业的“领头羊”。
王贤明说:“一切美好梦想的实现,关键在于"干",而不是"说"。成为最美,关键靠实干。要把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干,干在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新农村的事业推向前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村越来越好!”
这只是湖北口回族乡养羊的一个缩影。2013年,该乡共发展马头山羊8万余只,预计出栏近3.5万只,产品将远销省内外,能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1800元。逐步壮大的产业使全乡奏响了 “牧羊曲”,引导广大农户走上“念羊经、发羊财”的康庄大道。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新农民创造新生活。回族乡上大发展,农民的贡献是最大,三农政策惠民生,产业发展业绩显:民风淳朴情意浓,勤劳致富换新颜,大家小家一家亲,山里山外红似火:领导决策出新招,惠风和畅奏和谐,湖北关下党旗艳,回汉人民普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