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综合分类信息 >> 文学园地 >> 正文
天下名柳汇上津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1年5月23日7:34 文章编辑:耕夫

 ●武戈

 

        郧西县的上津镇之所以又叫“柳州城”,是有一定来历的。

        关于上津柳树,我们发现有两种版本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这里曾经“城外千棵柳,青翠滴罗衣”。这里所以遍地植柳,是因为人来人往的繁杂,上津人好客有情,柳又与留谐音,故而户户插柳,表示出留客的诚意。另一种说法是,当年朝廷安置流民在上津定居落户时,这些南来北往的流民便从家乡带来品种不同的柳枝,插在家门口或河边、路边,以寄托思乡之情,杭州柳柔媚无骨,苏州柳金丝倒挂,黄州柳四季长青,泰州柳粗枝大叶等等,因为这些缘故,便有了“天下名柳汇上津”之说。

        上津镇位于秦岭地槽东部,从下古生代震旦纪开始下沉,直至泥盆末纪回返,伴以火山活动,地壳上升,于是褶皱成山。到了上古生代,陆地又沉,重入沧海,二迭纪期间,地层又升,褶皱褶成梳子状,东南向拉长,西北向断裂,大水小水不断流,把这儿切割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天乳· 上津印象》牛孝文)经过一番沧桑巨变之后,鄂西北一带有了不少的盆地,而上津却是为数不多的品质优异的盆状宝地之一,更难得的是由一条极为靓丽的金钱河缠绕着上津,属于地理上最为推崇的典型的依山带江结构。

        上津建县,比郧西县城要早1000多年。历史上,上津曾14次立县、6次建郡、2次设州,在每一次的历史变迁中,上津这个天子渡口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津现存的这座城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明嘉靖三年告成,由于战事纷乱,糟蹋的快,嘉靖七年做了第一次修补,到了明末,部分城垣毁于战乱,清顺治年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复,这次修复一直延续到嘉庆七年才算完成。

        据说,清朝县令翁吉士在总结南宋嘉定元年修建的那座老城被黄泥沙石淹没的教训后,便动员上津居民在城池四周和金钱河边大量种植柳树,用以抵御水患,同时还在山上遍植松柏,不仅扼制了水土流失,还为上津构筑了几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长堤柳浪”,又例如“三山叠翠”和“伍峪青幔”等等。当年,因为上津的长堤两岸,官道两侧,城池四周汇聚着百余种天下名柳,一些来自外地的官吏商贾和文人墨客们便送给上津古城一个好听的名字——柳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