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3月17日讯(刘先超):谢法官,让我们夫妻破镜重圆,今后我们一定好好过日子”。3月15日 ,竹山县法院官渡法庭法官经过近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深入到距法庭150多里远的柳林乡开庭审理一起离婚案件,经过当庭调解,夫妻俩握手言和。这是竹山法院为群众提供贴身法律服务的一项实举。
竹山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山区农业县,为了让群众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成本实现诉求,竹山法院紧扣山区农村实际,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着力,从回应群众意愿着手,从带给群众实惠着眼,启动了“以当事人为本”为立意的“四个一贴身服务工程”,深受群众欢迎。
建好一个便民窗口。该院在立案庭和法庭立案室组织开展 “便民窗口”建设,除加强诉讼风险告知、诉讼指导和法律释明工作外,免费向群众提供诉讼指南、格式诉状和笔墨纸张,从细节上为来院群众提供便利。
打造一个便民法庭。在7个法庭设立 “假日法庭”,在 保证节假日法庭有人值班办案外,对因故无法在正常工作日出庭参加诉讼的案件当事人,可向法庭申请开设“假日法庭”,预约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庭。同时,坚持巡回立案、就地办案、上门兑付执行款,尽量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
发送一张便民卡片。为解决人民群众立案诉讼、咨询法律不便的问题,该院在法庭推行便民联系卡制度,将法庭办公电话、法官手机及巡回审理点联系电话印制成便民联系卡,发送到当事人、在校学生、乡镇干部、村委会主职干部、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心户长、诉讼联络员手中,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进行法律咨询、预约立案。
开展一项送法活动。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和法律素质不高、依法维权能力差的问题,该院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规定汇编成便民法律手册,免费发放给广大群众。同时,大力开展送法上门、在案发地开庭、上法制课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